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包客常识 > 正文

国学热”是啥东东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5-6-14 15:10:09 人气: 标签:国学常识大百科

  原标题:“国学热”是啥东东□王乾荣

  当下中国,有所谓“国学热”,实乃是一种虚热,一种。

  国者,国家之谓也。以国家定君主,是为“国王”。以国家定语言,是为“国语”,汉语即我国语也。以国家定歌曲,是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即我国歌。以国家定杰出人物,是为“国士”。以国家定美人,是为“国色”,如西施。以国家定棋员,是为“国手”,如聂卫平。以国家定,是为“”,如汪精卫……

  即是说,凡一国之某事某物某人,称得上“国家级”者,便可冠以“国”字。

  那么“国学”又是什么玩意儿?这个偏正结构名词,曾经一时,包括新近几年,虽然常挂在摩登文人口头,在一般词典里,却找它不着,可见并不是什么被普遍认可的、大众化的、普及的东东。但按常识和一般逻辑,我且将它解为“中国独特的学问”吧。

  关于中国独特的东西,多了去了,却并非皆是学问,如女人的小脚。学问有百科,也并不都上升到“”。“国学”这“中国独特的学问”,又是些什么学问呢?我想无非是关于中国历朝历代文学、历史、哲学,还有科技、语言等方面系统的、精深的、专门的、有别于他国的知识。“五四”学人提出“整理国故”——故,便是“从前的”,甚至“固有的”;所整理对象,大约是这些方面的原材料。

  如果说,被“整理”出的“国故”中的精华,便是国学,那么国故中的糟粕,便不属于国学。不入流,何以学?可是,那精华和糟粕,很多时候,是不容易辨析清白的。学问家甲认为精华的,学问家乙却视之为糟粕,反之亦是——这是常有之事。在“精糟混沌”之时的“国故”,算不算国学,古学问家尚难,所以当下掀起的所谓“国学热”,与“国学”是否沾边,咱们且稀里糊涂胡乱叫着吧。

  但是学问,向来需要冷静下来做。这原是极少数耐得住寂寞,板凳愿坐十年冷的顶尖学人的苦差事,却不是凡夫俗子瞎凑热闹,搞“大呼隆”的狂欢和娱乐。其实干任何事,一旦不循规律,反常地“热”起来,必定不是好兆头,也带不来好结果。比如身体好好的,吃喝拉撒睡如常,你胡乱到脑袋发昏,通体发热,42摄氏度,必是大病了。又如国民经济发展,不是一步一步走,却要“一天等于二十年”,接着必是大萧条,大衰退,大崩溃。做学问,这绝对的慢功夫,是可以大“热”特“热”的吗?

  但是近年,“国学”,却真的热而闹起来啦。

  众多高等学府,频频大办啥企业老板、成功人士,甚至少儿的“国学班”,广告漫天飞,学费动辄数万,蛮像旧时叫卖大力丸的在闹市声嘶力竭的作秀。此二者不同之处即在:大学以堂皇高雅的“学问”招徕;跑江湖的打着玄乎其玄的“神奇”招牌。

  卖大力丸,自是无奈低层游民谋生一手段,不去说了。可“学问”用地摊手法推销,是什么问题呢?以我之见,是主其事者把“国学”当成了之术,或者将涂上“国学”的雅衣。他们见钱眼开,财源滚滚而来,哪管国将不国,学将不学。一家著名大学“董事长国学文化班”广告,居然把《心经》《金刚经》等舶自印度的,也冒充“国学”,骗得摩登大款纷纷解囊,便颇有趁“热”挟私和愚人之嫌。

  或曰,办国学讲堂,是为了让传统文化,与今之市场有机融合。南社诗人马君武诗曰,“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旧胎”,有道理。君不见,今之镀了“国学”之金的大老板,成为披着“儒商”迷人外衣的弄潮儿,其造假欺人,却更其高超,更加“迷人”啦……

  说到底,这些人在玩国学,在唬人。有几人孜孜矻矻追索国学之精意,或者至少真的在意国学?

  习致节日祝贺救援尼泊尔中方员工朱立伦复旦旅游新规财团中标米兰世博会骚乱沪昆高速交通事故天津两车相撞致10死江西确诊H7N9病例赵本山五一亮相演出女导游骂游客浙江平阳游乐场事故加移民部追击程慕阳游客百度直播五一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