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包客常识 > 正文

三明列入这个国家级实验区你知道吗?走一起认识神女、客山、祖地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1-20 16:17:10 人气: 标签:台湾客秋包

  2017年1月19日,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实验区。该实验区范围包括福建省龙岩市的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区和三明市的宁化县、县、明溪县。此次是继广东和江西后设立的第三个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实验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守住文脉和乡愁就是守住民族的家园。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宋以来在闽粤赣边特殊地理中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性文化。传承好客家文化就是好客家人的根和魂。

  三明日报最新一期家园版聚焦三明市列入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实验区的宁化县、县、明溪县,挖掘其丰富的客家文化,传承客家。

  宁化、、归化(明溪)地处闽西北,群峦叠嶂,溪谷交错,千百年来,客家先民在此垦殖繁衍,耕读传家,留下了丰富的客家文化。

  今年1月,这三个县与闽西旧属汀州府的另外五个县,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实验区,市、县积极采取分类措施,重视传承延续,通过普查、挖掘、疏理、归并、提升,客家文化生态特点纷呈,更显生机勃勃。特别是通过市场运作,激活了文化产业,打造了一批文化品牌,带动旅游业,延展产业链,取得与开发的共赢。

  明溪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建县,属汀州府八县中建置最迟、离省城最近的县份。由于析离周边县域组成,境内方言驳杂,但是,他们共同惠利夫人。

  惠利夫人,原名莘七娘,五代十国时江西秀州华亭人。她随夫从军(即:南唐军)入闽,夫亡而侨居明溪,施医惠民,深获。宋、元、清先后敕封她为惠利夫人、福顺夫人、灵应夫人、普佑夫人,堪称闽、赣、粤多地的“客家”。汀州府闹市区建有惠利夫人庙,联曰:灵迹数端存宋史,贞心一片著明溪。

  当地文化人李云生说:省级“非遗”惠利夫人信俗,体现了客家人对“忠孝节义”的——随夫出征,为忠;家传施医,为孝;伴夫亡灵,为节;遗赠药方,为义。

  为了纪念莘七娘,明溪信众了惠利夫人庙,即显应庙。其的仪式主要有正月初一朝拜、元宵香灯会、正月十七游神、清明祭祀、六月十一惠利夫人诞辰。这期间,打醮、演戏、朝功、焰口施食仪、游神、演戏酬神、夫人嬷宴等,热闹非凡。特别是每年六月十一,信众们敲锣打鼓迎夫人像巡游,抬着佛、财神爷等神像陪游,舞狮、跑旱船、茶花灯等表演队,以及成千上万的信众一跟随。绕城一周回庙后,搭台演戏。这一天,信众们群聚显应庙,举行隆重的祀拜祭典,并将沐浴过的香汤带回家,以祈平安,当地人称之为“六月会”。这是明溪县内规模最大的庙会。

  由惠利夫人信俗扩展出老太夫人庙(夫人之母)、封脸夫人庙(夫人拒受富贵),传下一句著名训言:莫露脸,可留名。

  惠利夫人信俗,萌生了当地打造“客家药仙”品牌之思,广种红豆杉、淮山,形成产业。明溪民间重要酒席上,必上四大碗:金钩蛋、目鱼笋、客秋包、薯子羹。薯子羹,就是以淮山磨成泥煮的羹汤,有强壮、祛痰的功效。

  著名景区滴水岩,其“玉虚洞天”被誉为“武夷三绝”之一,历代的摩崖石刻众多,更因为曾是工农红军的战地医院,长期受到。县文联廖康标说,已搜集了包括滴水岩题咏在内的历代诗文词赋千余件,将选编出版。当地企业家曾春根倡联诗人、作家组成“滴水村落”文学社,举办古村采风活动,借助网络微信平台发布作品,掀起文学热潮。

  这则轶闻激发了后辈的爱国情怀,也丰富了驿文化。据说,文天祥曾经沿此古道过君子峰下的御帘村、紫云村,留下宋皇赐名“御帘”、文相题匾“显盖紫云”等佳话。此后,明代“铲平王”沿此古道,越过御帘征战闽西;“东方军”沿此古道攻打沙县,司令部设在御帘。如今,君子峰列为国家级自然区,御帘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明朝宫廷打击乐——十二换,已成立培训班,受到教习;唐代古村紫云文化丰厚,存有商周时代的摩崖石刻(俗称“仙篆”),理学大儒张载、杨时、罗从彦后代在此生息,他们筹建理学园,邀集四十多位市县作家,采写出版了《显盖紫云》诗文集。县里积极挖掘、整理传统文化,接连出版《寻美明溪》《聚龙苍茫》《精彩明溪》《惠利夫人传奇》《闽西北历史三杰》等多部作品集。

  据传与文天祥行军有关的肉脯干,其制作工艺列为省级第二批非遗代表性项目。罗显光生产的“荣兴牌”肉脯干,获“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已培养传承人多名。此外,“闽王”牌宝剑制作技艺、微雕艺术,都有传人。

  南山遗址是第七批国家级文物单位,这里遗存着新石器时代到商周人类活动的痕迹。南山发现会种田的穴居人,为我国首例。县文管新局副局长颜福义说,据专家介绍,从发掘出的各类陶制品分析,磨光陶片与台湾凤鼻头的陶制品相类似;从发掘的碳化人工古栽培稻谷来看,与我省及东南沿海,乃至台湾地区的现代栽培稻存在关系;经初步观察出土人骨的特征,台湾“亮岛人”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南山遗址已被省里列入涉台文物范畴加以。

  1949年,明溪去台人员超过400人。其中杨先生被抓壮丁时,携有内藏显应庙香灰的香袋,后,大力惠利夫人信俗。如今,在台北立有惠利夫人牌(木主),人称“隔海显灵”。

  自隋、唐始,客家先民就在县域垦荒辟土了。他们在这里中转,集散,先后有300余姓氏落根于此,黄连镇将巫罗俊之墓也在现今嵩溪镇黄沙口村。作为客家祖地之一,大力打造“客家祖山”。

  客家祖山即坐落在长校的灵台山,位于武夷山与冠豸山之间,素有“北夷、南豸、灵台心”之说。它一山五寺,构成海西中部最大的群,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客家文化积淀,成为闽、粤、赣边客家目中的圣山,每年有十多万人士前来朝谒拜,誉之为客家祖山。国学大师文怀沙撰联颂曰:

  县围绕客家祖山意象,重点打造两张客家文化名片:其一为定光文化。定光佛是客家神,曾主持的金莲寺,因此,在祖山附近为他建造了45.99米高(寓意四季平安、五福临门、长长久久)的塑像,为世界之最,形成中华客家祖山文化园,从而扩大客家祖山的品牌和文化效应;其二是客家乡愁文化,重在古建筑,发掘客家民俗,营造看得见的客家乡愁。

  古建筑资源丰富,省级单位有南山马氏祠、里田罗氏家庙、瑀公庙、赖坊古民居群、灵地先雕公祠、官坊上官氏祠、梧地海会塔,以及林畲红军史迹等。县政协文史委主任江天德介绍说,县里正确处理与开发的关系,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对投入少见效快的长校镇江家坊八家屋、李家乡鲜水塘儒林第等,尽快修旧如旧;对损毁严重、整体修复困难的,如李家乡长灌村萧氏大厝等,尽力防止增破扩损;对列入县级以上文保单位的文物、古迹,都立牌警示,设栏围护,还将产权明确,以责任制方式落实监管。

  长校十番锣鼓、李家五经魁是县的两个省级“非遗”项目。相传,明永乐年间,长校工匠从邵武将十番锣鼓带回,可坐着演奏,也可行进演奏,清末出过曲艺大师江回春等。如今,十番锣鼓在长校村、江坊村各有一队,多为老年音乐爱好者,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慰问等场合演奏。五经魁指的是雷公、钟馗、包公、寇准、李广这五个受人的历史人物,其面具、道具、服饰和舞蹈动作,因人物性格而各不相同,每年只有正月初三和正月十四两次出行,在李村、鲜水、河背三个村巡演,用于拜年和活跃庙会。它也始于明代,至今受欢迎,已培养5个传人。

  梧地村的“泼水节”颇为奇异。全村都姓李,来自陇西,沿续了那里八月十五泼水祝福的习俗。据传,泼水工具最初用铜盆,元代改用木盆,清初用竹勺,清末改为射水,即:工具换作竹制的射水筒。当晚月升之际,村民们齐聚新公庙,先射脸部,名之为洗脸纳福,再邻里互射,以祈免除。

  地滚龙与拔龙是差异明显的两种龙灯。温家山的地滚龙灯始于北宋末年,它以一个直径3米高的滚灯为主,辅以一些象征五谷丰登的小龙灯,通过祭祀、滚灯、闹灯,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二,游走乡间,以祈平安。长校“拔龙”虽也是板凳龙灯,但不像平地的游龙那么稳定,它在山道上进行,时进时退,前拖后拉,左右互拔,以求龙形划一,因而更为激烈好看。

  有包括定光古佛、欧阳真仙和五通神的民间文化,还有豆腐皮传统制作等民间传统技艺,以及大丰山、北斗山、山和温泉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遗产。这些文化、自然资源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他们大力发展传统美食,去年,全县产豆腐皮5920吨,产值上亿,从业者超过800人。该县还通过编辑出版“客家文化系列丛书”(10册),不断提升客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度。

  这个县还在县文艺创作院,长年展览刻字艺术。刻字与十番锣鼓,让长校镇名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经常在客家祖山展示。县文联魏永富介绍说,当地文艺创作活跃,作品里的客家风情浓郁,正在编辑的第2期《文艺》为余朋乡专号,集中刊发古村落的采风之作。

  九龙湖畔的“狐狸洞”,曾发现旧时器时代古人类牙齿化石,其活动时间,与台湾最早的“左智人”同属旧时器时代晚期智人,将福建人类活动史由六七千年前推至一万年前,因而成为“闽人之源”,这与“客家祖山”文化交相辉映。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石壁村所在的宁化县设置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这比唐开元二十四年建汀州府,早了11年。至北宋末年,有三次汉民大南迁,都在石壁中转;南宋前,又有200多个姓氏的客家先民迁入石壁,陆续播衍,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达1.2亿的石壁,成为客家人的祖籍地。

  宁化的客家“非遗”内容丰富,尤以“客家祖地习俗”为独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壁镇,因此名列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客家祭祖习俗建立在与寻根的基础上,仪式沿袭中原古礼,有出主、燃烛、设案、上香、跪叩、荐食、储食、初献、读祝、再献、三献、焚祭文、纳主、撤、馁等十五项程式。其间,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气氛热烈。礼毕,散发祭品。

  作为客家祖地,为满足全球客属寻根求源之需,石壁建有世界唯一的客家百姓公祠,也是全球首座客家人的总家庙,内设162个姓氏牌位,每年的10月15日为公祭日,客家乡亲在此拈香膜拜,以表慎终追远之情。近年,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已由祖地的人口大姓轮流主办,更具敦亲睦族的民间亲和力。

  当地文化人刘根发认为,宁化客家文化具有原始性、地域性和民俗性。客家山歌、古游傩、木活字印刷术和客家擂茶是宁化的四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宁化客家山歌文采生动,曲调优美。内容多反映男女爱情和劳作,句式多样,有的使用大量衬词,显得口语化。《等情郎》是代表作:

  这个县已有300多首宁化山歌、小调等,整理汇编成《宁化客家民间音乐》,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山歌手。

  古游傩为夏坊的“梅山七圣”,始于明朝中后期。七圣即猴、猪、羊、狗、牛、蛇、蜈蚣,以七个面具代表。正月十二午夜过后,扮演七圣的七个人先去七圣庙内,焚香迎奉面具,再去吴家祖祠内秘密装扮,天亮参加夏坊庙会。七圣走村串户,手执竹鞭左右挥舞,为人们祈祥纳福。村民巴望能取走七圣手中的竹鞭,在自家的神龛上,以求神明。

  木活字印刷术多用于印刷族谱。当地族群意识强,每二三十年就会修一次族谱或家谱,木活字印刷术一直有市场。宁化目前保存有近40万枚活字,有祖传的,也有新刻的,材质为梨木、荷木。经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批复,宁化与连城、建阳三地已共同组成“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近年,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传人通过网络广告,把生意做到国外去。

  客家擂茶与当地的水土和生活方式有关。以青草药为食材,擂烂饮食,既能解渴,又可治病。宁化客家擂茶,除了将青草药、茶叶、油和盐等入钵擂成泥,还会在锅里煮熟各种配料,如花生、绿豆、赤豆、玉米、粉干、瘦肉、猪小肠等,然后将茶泥入锅搅拌,添加香料,这样既可解渴、治病,还可充饥。近年,包括擂茶在内的客家美食,异军突起,通过挖掘、培训,“宁化客家小吃”进入海西(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城、大型酒楼,还通过举办小吃节,推动产业化等,将客家美食传向四方。

  宁化的文物丰富,省级以上单位有13处。黄慎墓和伊秉绶墓保存良好,《黄慎书画集》《伊秉绶书法大观》已分别出版;宁化文人辈出,清代的黄慎、伊秉绶,以及更久远的大明遗民李世熊、宋进士郑文宝,二十四史有传,县里编辑出版了《历代诗文选》;下伊伊公庙又称水南古庙,宋天子敕封的银青光禄大夫伊盆夫妇,由义士伊盆而起的河龙贡米,近年力创品牌,声名再次远播;下曹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其清代古建筑群包括公祠、厅厦、,受到整体性。

  宁化全力做好客家文化的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和宣传工作,将客家文化编成当地乡土教材,列入相关课程进行传承,客家学校更是开设了客家刺绣、客家山歌等16个项目,都有专人指导。县里陆续编辑出版了《客家牌子锣鼓》《客家历史名人略考》《石壁苍茫》《宁化客家传统文化大观》,还推出了反映客家历史文化的电视剧《大南迁》等。当地建造的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是全球客家文化交流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内设客家联谊馆、客家图书馆和客家族谱馆,成为全世界客家人研究、交流、展示和客家文化的重要。

  当地文化人积极参与客家文化,诗人鬼叔中多年自费以、摄影、录音等手段,记录、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了《玉扣纸》等多部影片;离开等三明诗群组织成立“客家诗群”,出刊《客家诗人》,目前遍及全球客家主要聚居地,影响广泛。

  宁化的自然景观迷人,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是福建规模最大的溶洞群,也是世界罕见的地下河水中石林,蛟湖更是全国最深的内陆淡水湖。还有汀江源、牙梳山等,风光秀丽。它们与宁化古建筑群、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凤凰山等红色遗址,形成了客家之旅、地质之旅、红土地之旅等旅游线,随着交通更加便利,这片土地来客更多。

  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并经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二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较为集中,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