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包客常识 > 正文

谁动了我们的诗意?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5-29 2:31:22 人气: 标签:文学常识包括诗意吗

  在线测字打分1月29日,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连续十天称霸荧屏。这档节目已然成为春节期间的收视黑马,引起全民关注。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在微博上,节目相关线亿。

  然而,同时也有人提出,节目在专业性上尚有不少瑕疵,应该看待。对古诗词鉴赏常识缺乏的现状,也引起业内对当下诗词教育的讨论。

  根据央视介绍,《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在2月7日晚的收官之战中,来自湖南衡阳,现任职《诗刊》社的以小的分差落后于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学生武亦姝,获得亚军。

  在本次诗词大会中,表现不俗。第一期比赛中,他便以80 .3秒答对22题的成绩,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并将对手击败,成为第一期的擂主。在十期比赛中,是唯一获得4次擂位的老将。他能熟背2000多首诗词,有“背诗机”之称。

  赛后,不少人问是不是有意放水,包括武亦姝也吃惊地问他,“你是不是让我?”对此否认。他告诉南都记者,“两强相遇,旗鼓相当,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运气。总决赛的题量少,偶然性自然也大。”

  对于这次惜败,坦言,“其实挺遗憾的。”为了这次比赛,他花了3个月时间,从屈原到,将一众诗人的代表作分门别类,一共整理出了十几万字的文档。

  “我之前已经拿过两次电视节目大赛的冠军,如果这次能成为三冠王,那多爽快啊。”据南都记者了解,曾是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和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竞赛团年度总冠军。

  在节目后,不少人跃跃欲试,坦言想报名参加。据介绍,节目组进行面试选拔时,一般是出一些知识类的题目,给出上句让接下句,以及考察选手的综合反应和临场应变能力。还记得当时考官曾问他,如何用一句诗形容别人借钱迟迟不还的场景,他以杜甫的《又呈吴郎》作答。

  在武汉上学的大三学生李昊宸是百人团之一。据他回忆,面试时,考官有四个,持续了大概十分钟。根据他递交的报名单问了一些文学常识和几个接诗句,让其谈谈对李商隐的理解,还被问及用一句诗表达面试心情,“末了再背了一首《沁园春·长沙》。”

  《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导演颜芳曾向透露,导演组选人的一个标准,就是选手可以大家对诗词的热爱,“剥开你心里对诗词久违的感觉”。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在去年12月5日开始的,为期半个月。45岁的陕西渭南的小学语文老师刘泽宇是首期出场的选手。他告诉南都记者,从下午1点进摄影棚,有时要录到晚上11点才结束。尽管时间长,但刘泽宇很享受这一过程,“选手之间的交流很愉快,期间都在谈诗,大有不食烟火的味道。”

  据南都记者了解,在这些选手中,有不少人拥有丰富的综艺类节目经验。刘泽宇去年暑假参加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的,因为在节目中认识一些人,在他们推荐之下,刘泽宇来了《中国诗词大会》。

  告诉南都记者,他参加过七八档类似节目。“大概从2012年、2013年,央视和各卫视开始办这种人文益智类节目,渐渐形成一个答题圈,选手到处串场。”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官之战收视率达到1 .17%,而且比排名第二的热播电视剧《孤芳不自赏》的收视率高出30%以上。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11.63亿人次。在微博上,节目相关线亿。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两季的点评嘉宾,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向南都记者透露节目筹备的一些细节。据康震介绍,《中国诗词大会》筹备近一年,第二季稍作调整,增加飞花令等环节。其从一开始就介入策划,跟编导沟通节目架构,“百人团是节目组的一个智慧,通过内部小循环,胜出者变成选手,增加了竞赛性”。此外,还设计过不同方案,飞花令、用画来猜诗等环节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沙盘预演。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下了诸多准备功夫,节目才能取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康震告诉南都记者,古典诗词有很强的群众性,有浓厚的群众基础。这个节目的好处就是让电视机前后的观众和选手都在忙活答题。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观众反映这个节目比较好看,好看的实质是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在看来,节目在选手选择上很用心,不只根据诗词水平挑选手,而是涵盖各个年龄层,各种职业身份。小孩子有十几个,外国人也十几个,他们身上都有故事。

  “节目能走红,武亦姝功不可没。”对南都记者说道。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生武亦姝,身高1.8米,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夺得冠军,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

  除了武亦姝之外,来自邢台的40岁农民白茹云,面对病痛所表现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很多人。此外,北大博士陈更、6旬修车师傅王海军等人也获得不少关注。

  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选手为节目增色不少,在他们的身上故事似乎一箩筐。“每个选手都有火的可能。”节目总导演颜芳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中国诗词大会》火起来了,腹有诗书的参赛选手、节目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都获得很高评价。然而,在诗词圈子里面,则有认为节目尚有不少瑕疵,应该看待的声音。

  从节目考核内容来看,《中国诗词大会》考察形式为诗词的,没有涉及诗词的审美、写作方面的考察,因此也被戏称为“背诗词大会”。从诗的选择范围来看,大部分则都是来自中小学教材,稍微有一些引申扩展。“中小学课本里面的选诗本来就是比较有局限的”,2008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获得者、诗三百论坛总版主秦鸿评价说。

  曾经写作《网络诗坛点将录》的苏无名,对节目评委的水平略有微词,其写作的一篇《关于“集句”,给诗词大会挑个错……》得到很多诗词界人士的转发。评委郦波在大会中曾经念出一首自己写的苏轼集句,“有味是清欢,照水红蕖细细香。长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处是吾乡。”

  集句,是诗词文化中的一门技艺。本意是将不同人的诗词作品里的句子,按照严格的格律规则,重新组合,形成一首新的作品。苏无名在文章中指出,郦波的集句在韵律方面是有问题的。“自有格律以来,古往今来的绝句,第一句不是仄声字结尾,都是要押韵的……四句话,欢字没押韵。押韵的两个字,一个字是 香 ,一个字是 乡 。郦波挑出苏轼两首诗里的这两句来押韵,这叫撞韵。两个读音一模一样,没有变化,极其死板。”

  除此外,集句的平仄也有问题,“ 长恨此身非吾有 平仄不对,因为是苏轼的原作,一查就知道,原文是 长恨此身非我有 。吾字是平声,我字是仄声……”还出现了“是”“此”“吾”字的重复使用也为诗词中的大忌。

  “现在古典文学最大的弊病,在于研究者对于创作极度外行,主要是研究诗词文化、很多更是研究 对文化的研究 。”苏无名认为,各大高校的古典文学尤其是诗学,基本上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研究者连平仄、韵律等基本功都没有打好。

  曾少立是当代著名旧体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和个人化风格,被诗词界称为“李子体”。他认为,节目虽以诗歌为主,但它激发了的兴趣,普及了诗词知识,是有正面意义的,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季诗词大会之前,他们来咨询过我的意见,最早的设置是有写诗项目的,现在去掉了,应该也是因为比较好操作和评判吧,也更适合电视去表现。”曾少立说。

  “这一百年诗词的文脉中断了,伤得太深,要恢复元气任重道远,所以从最简单最直接的开始,慢慢对进行熏陶,也是符合道理和现状。当然,它选的诗可能还是略简单了点,据说有高手对决不是比的水平,而是比的谁的手抢答得快,成了比身手敏捷度的体育竞技了。”

  秦鸿也认为,《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对诗词感兴趣,对诗是有利无害,“诗词不管如何,韵律是很好的,自古受到好评的诗词都是很正能量的。因此诗词的意义是很好的,对人的审美、性格、价值观,都很好。这个节目让人喜欢诗词、对于诗词的普及,有很好的作用的。”

  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鸥承认,评委嘉宾的能力欠缺,是节目的一个硬伤,“全中国这么大,为什么来来去去只盯住那几个嘉宾呢?会写诗词的人有很多。”

  “但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看,这个节目挺好,收视率高,也说明大众对这个东西的喜爱,对于提高古诗词阅读的兴趣的影响,完全不是一个高校老师、中小学老师所能做到。”鸥认为,一个节目本来就无法既照顾大众,又照顾小众,“大众就做大众的事情,提高大众的兴趣,我是在大学里面教诗词的,我就干好我小众的事,当一些爱诗的大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水平,他到社会上就会影响其他人,这样配合起来,就多元了。”

  如今,《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节目的升温,是否说明传统文化的教育正在复兴呢?不少专家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乐观。

  “说传统文化在复兴,其实还差得远”,秦鸿打了一个比方,说复兴传统文化,还需要有土壤,但现在土壤已经彻底盐碱化,“《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类节目,算是给盐碱地浇了一点水”。

  曾少立也认为,现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已失去对诗词优劣的判断能力,“就是我们的文化精英,大中小学教师、官员,包括和文学刊物的编辑,也早已失去对诗词优劣的判断能力。这才导致伪诗、劣诗,劣币良币的情况。一些假冒的所谓创新却泛滥,鱼目混珠,比如所谓 诗 、 了体诗 等等。”

  “所以我们搞了一个书,就是从国家层面逐渐将诗词写作纳入中小学教学和高考范围。以后的中小学生有了基本的诗词写作训练,情况或许会改观。”曾少立认为。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黄表达不同的看法。无所不在的应试思维如果继续,教得越多,学生反而离经典越远。目前的古诗文教育言文分离,是一种用碎片化语言材料的应试教学。学生很难感受到诗文的魅力。以《赤壁赋》为例,对苏轼来说,这是通过对水月的思考,人生变与不变。但在教学中,多少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跟着苏轼一起探讨这天下之间的生命之思呢?他认为,不应单独讲言语,而是因还原作品产生的逻辑,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生命体验。

  鸥称,在他所教的中山大学学生中,100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两个人是曾过诗词写作的训练,“诗词写作是需要天赋的,能写诗的人始终是少数,但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有天赋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他认为,目前对于平仄、韵律这方面的常识的教育是一片空白,如果高考增加格律诗的写作题,哪怕一道5分的题目,就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其实写作的技术不难,修了一个学期的诗词写作课之后,90%的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写出诗,看出门道,其中五六个有天分的,老师就会鼓励他继续写。”

  曾少立提出,诗词写作的教育应该逐步推进,首先大学师范类学校把诗词写作列为必修课,再逐步在高中、初中里涉及诗词写作的内容。

  “另外,现在诗词界本身的情况也不乐观”,曾少立称,诗词来自于农耕文明,与我们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落差。社会从农业文明一变而为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基本语境从文言一变而为白话,写作群体从精英士大夫一变而为平民,“而我们的诗词界,显然还没有做好应对这些变局的准备。”

  曾少立认为,现在不少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写诗词,总感觉他们笔下的,不是现代的真实的校园,“我的朋友殊同写微信公号文《我的大学》,想找一两首真实反映大学生活的诗词,竟然找遍了都找不到。”城市、工厂这些,在现在的诗词中都很少提及,更多还是模仿古代诗词的用典和意象,“不及物,不及事。”

  曾少立致力于诗词的推广,但难度不小。2012年,他办了一个“甘棠国诗馆”,在网上教大家写诗词,“刚开始常的,这几年情况有所好转,报名的人比以前多了,但真正能下来的人,还是很少的。”

  曾少立说,很多人交钱报名以后,上了两三次课,就不下来了。“诗词缺乏功利性,完全靠兴趣,这可能是多数人难以长久的一个原因,此外多是中青年,工作生活繁忙,我们的课又特别长,动不动就是100讲,要学两年多,也是原因。”

  在刘泽宇看来,诗词能给心灵安慰。每天晨起读诗,在读满15遍诗文后,骑自行车上班。与诗相伴的生活,让他感觉充实。

  然人生不如意十常,当生活感到很压抑时,比如受领导,疲于应对时,在心里和李白和杜甫对话,也可排解忧愁。“明代诗人于谦曾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刘泽宇说,读诗读多了,心中便没有一点尘。

  诗词给他提供更多机会。在当小学老师之前,他曾是一名在建筑工地上工作了7年的工人。但因为他的诗作受到人赏识,换来一份在学校工作的机会。

  以诗会友也是一大乐趣。在刘泽宇20多岁时,因为在一次展览中,被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玉林写给夫人的诗集流泪,刘泽宇便写信给他。此后,刘泽宇与之保持了长达十几年的联系。过去网络没这么发达,人们用书信来往。等信的日子,一有回信,刘泽宇就迫不及待撕信,撕得乱七八糟。

  去年春节,刘泽宇在老先生100岁之际,去福州拜访他。那次老先生唱了李白的《长相思》声音高亢,让刘泽宇至今印象深刻。“我觉得写诗爱诗的人很善良,没有隔阂,容易成为朋友。”

  在2013年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时,来自湖北的90后易高杰将自己四年来写的七万字的古文情书《予心录》,送给了一位心仪的女孩。在同学将情书拍传至网络后,引起不少关注。不久后,他还应邀参加了湖南卫视的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易高杰“古文情书哥”的雅号由此传开。

  目前,易高杰在深圳一家国企工作,在上班写公文之外,诗词便是他最大的爱好。因为会写诗文,深圳观澜一个村庄相关负责人,还请他作赋,刻在社区公园的石头上。易高杰告诉南都记者,“我并不以为会写诗文有多高雅,这是让生活变得充实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秦鸿毕业于华东工学院机械制造系,是2008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获得者之一,诗三百论坛总版主。他提到与诗结缘,是因为小时候家里藏书很多,父亲喜欢诗词,外公曾是私塾教书先生。受家里影响,中学的时候,秦鸿就读完了中国文学史以及很多的名家选本。“我觉得爱好和工作需要分开,因为理科更好就业,就把文学当好保存。”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