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包客常识 > 正文

【国学小常识】什么是十三经?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10-24 16:40:46 人气: 标签:国学常识集锦

  梦见自己杀人不见血经,指传统的经典著作。从西汉到清代,有十三种文献渐次取得“经”的地位,形成了“十三经”。

  最初的经典为“六经”,就是孔子所说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皮锡瑞《历史》中说:“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出而有经之名。《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始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孔子始明言经。

  孔子把自己之前的重要典籍作为“经”,以阐扬思想,但孔子并没有以“经”命名这些典籍。“孔子以前未尝有六经,孔子亦未尝造六经。”(钱穆《国学概论》)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并为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南宋光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刊刻问世。这位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时代。至此,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

  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地位更加深入。

  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历代者不但从中寻找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通过科举考试等方式强化其地位,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经典。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