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色美食 > 正文

传承年俗文化 为春节增添年味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23-3-18 16:17:21 人气: 标签:邢台特色美食

  燕赵春来早,年味浓。2014年春节,燕赵大地龙腾虎跃,敲锣打鼓鞭炮鸣,一派红火景象,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内丘县侯家庄乡白草坪村,许多房子还是原来传统的石头房,保持了非常古朴的风貌。村中心小广场上已经挂起了红彤彤的灯笼、五颜六色的彩旗和彩灯,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的春联,一些性急的村民已经开始放炮。走进73岁的村民张根群大爷家,家里除了大红的春联、威武的门神,还贴着许多祈求吉祥平安的传统年画。张根群说:“农村里风俗习惯,家宅六神,有灶爷、家堂、财神、仓王、土地、天地,风俗习惯多少年了,家家户户都贴。”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年夜饭。在这里老百姓过年必吃的一种地方食品,名字叫“面菜”。此外,一种油炸的特色主食,叫“鸡头”,也是村民过年必备的食物。就是“弄白面泻成糊涂,用油炸的,炸了像鸡头这个样,每年过年都炸鸡头。”而除夕晚上吃的饺子和平常吃的可不一样。“这叫菜锅煮饺子,这样煮好吃。” 这是我们本地的风俗习惯,团圆饭。

  吃完了喷香的铁锅煮饺子,家家户户放起了喜庆的鞭炮,点亮了璀璨的彩灯,大街上灯笼通红,彩灯闪烁。人们完了碗筷,纷纷来到村中心小广场上。这边十几位妇女扭起了欢快的秧歌,那边一群大姑娘、小媳妇跳起了充满韵律的广场舞。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于宝菊奶奶是秧歌队里年龄最大的,别看她岁数大,跳起秧歌来有板有眼,一招一式比年轻人一点也不含糊。除了扭秧歌、跳广场舞,村里还有一支十几人的小文艺队,豫剧、二人转、歌曲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村民们看得喜笑颜开,欢乐的气氛洋溢在村子上空。

  酒酣灯红,推杯换盏中人们送别旧岁,祈盼着新年的来临。辞旧迎新之际,落子一舞,新年到。落(lao)子是冀中一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其中又以沧县落子最为有名。沧县落子动作淳朴、舞姿优美,喜闻乐见易学易懂。逢年过节,当地老百姓用落子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手竹板,公子持落子”这是《沧县志》对落子的描述。根据老艺人讲述,沧县落子大概产生于嘉庆末、道光初,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沧县落子有文落子和武落子之分,融武术、杂技、舞蹈于一体。文落子主要以唱为主,以《筝》、《茉莉花》等民间小调为主。武落子以武术动作为主,演出中穿插大翻、小翻、空翻等高难动作;在落子表演中,男性动作英武健美,潇洒大方、动作敏捷速急、蹲窜跳跃刚柔适中;落子的三道弯是女性贯穿始终的基本舞姿,讲究轻柔优美,飘逸含蓄,婀娜多姿。沧县落子动作淳朴、舞姿优美,喜闻乐见易学易懂,老百姓用来表达节日的快乐,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爱情。沧县落子与过年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沧县农村,跑落子是春节期间最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落子跑欢沧县的各个村庄,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了,

  女演员轻打竹板、步履轻盈,手中的彩绸随舞飘摇;男演员上下腾挪、霸王鞭挥动有力、唰唰作响。演的人神情投入,看得人掌声不断。可以说,是落子陪着我们送走一年,又迎来一年。我觉得,落子,就是我们生活富裕幸福的象征。”

  威县梨花大鼓发源于民间,是群众在田间劳作之余发明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风格朴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出时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曾被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河南坠子、山东快书等曲种吸收和利用,对其它曲艺门类产生过重大影响,至今不少曲艺门类仍然保留着“梨花腔”。目前有关梨花大鼓最早的记载是在清代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当时梨花大鼓出现了五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并称为“五大山”。“五大山”都是邢台人,邢台就成为梨花大鼓的发详地。梨花大鼓在我省邢台、以及山东一带有着广泛的观众,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五十年代,流行在冀南一带的孙金枝等表演艺术家享有盛名。孙金枝功底厚,造诣深,唱腔丰富多变,腔多字少,有七十二哼哼的美称。1953年,孙金枝的表演得到了总理的高度称赞。春节期间,正是梨花大鼓演出的旺季,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基本天有。从腊月唱到二十九、三十,初一在家待一天,从初二往后这一个正月都是去说书,今年二月里已经定好了好几个。

  民俗民风欢度春节,红红火火过大年。燕赵大地春节莺歌燕舞,7000多万人民在亲切关怀下,温馨欢快过大年,又度过了一个令人拍手击节称快的春节。可谓快哉!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