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奇峰异俗 > 正文

王琦:扬州走出的国医大师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4-21 10:16:06 人气: 标签:奇峰异彩的意思

  王琦,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人,中员,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61年从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2013年获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市首都劳动章、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王琦,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人,中员,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61年从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2013年获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市首都劳动章、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

  4月19日,国医大师、体质学创始人王琦教授来到扬州,主讲“中医体质与养生”。生动的讲述博得近千位市民的掌声。王琦首创的体质学,因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成为老百姓最感兴趣的养生话题。

  “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期我还是普通医生。1976年才离开扬州去,那年我31岁。”王琦教授回忆,1976年,“”刚刚结束,在当时著名的老中医岳美中的主导以及当时国务院副总理的支持下,全国中医研究班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所中医药行业的研究生院。正是全国中医研究班的成立,为中国未来的中医事业打下了一个基础。全国中医研究班成立以后,开始在全国各个省挑选有潜质的中医前来深造。王琦当时只是而立之年,在这一年,王琦成为了江苏省唯一被全国中医研究班招收的中医后,就注定踏上一条不寻常的岐黄之。

  在学校学习、毕业后实习期间,令王琦最难忘的便是他的——王文鼎。他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回想着跟随看病就诊的日子:上世纪80年代,他们所从业的医院设施差、经费少,连通往医院的都没修全,病人和医院人员进出十分麻烦。王文鼎老先生就抓住一次为军区看病的机会,希望这位能帮助医院和病人解决困难,那位老经王文鼎提醒,同样意识到此事可为。第二天,军区战士就来将了。这件事让青年王琦感触颇深,奠定了他总是“心为病人考虑”的性格。他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医生,不仅仅是要治好病人眼前的痛苦,更应该尽最大可能在各个方面他人。这句话伴随了王琦一生,时至今日,获得巨大成就的他依然将这句话当成原则深刻心中。

  王琦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1976年,大地震时大家都躲到屋子外面去了,他却跟一个浙江同学留在了大楼里,为的就是写《略论中医体质学》这篇论文。王琦笑着回忆说:“从那时开始,我特别热衷于体质这个研究,我认为这是中医里一个最亮眼的智慧。我要研究这个当时还没有人做的事业。”

  自发现体质现象后,王琦就开始对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在当时,没有像现在计算机数据库等先进的方法,完全是靠一本书、一本书地手工翻阅、查对、比较。王琦有时喜欢到街上或车站去观察人群。他说:“人们等车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人慌慌张张,有的人漫不经心,这实际上代表着他们不同的气质和性格。”另外,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他还敏锐地观察到不同体质的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患病后发展规律不同,用药后反应也不同。而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体质差异。

  王琦的中医体质学说自此萌芽。1978年,王琦与同仁首次明确提出中医体质学说这一新的概念,并于1982年编著了《中医体质学说》专著。1994年,王琦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学》一书,填补了现代医学的不足。其提出的“体质现象”及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视。1995年6月,世界人体科学同盟向王琦颁发了金杯特等。

  无数次的调查、走访、研究,21948例大样本调查……这些付出,让王琦的“体质学”研究变得越来越清晰。“我发现,中国人群中存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类型。”

  2005年,王琦等开发了《中医体质量表》,为评价中医体质类型提供了标准化测量工具。次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确立,成为“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获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他的研究,最终奠定一代中医经典。

  王琦以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和诲人不倦的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中医学人。他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学术经验继承人113名,主编及参编著作30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并先后承担“973”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拥有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1项,部局级一、二等12项。2009年和2012年,市中医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建立了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和王琦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做了几十年的中医教学工作,在他看来,成才因素无非两点:博极医源、勤于实践。“博极医源,就是善于治学、熟谙经典,掌握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关键。”王琦说,“勤于实践是指多做临床诊疗。任何一个中医名师,都是在为病人多年服务的临床岗位上成才的”。

  现已古稀之年的他,用“每天都以背着书包上学的心态”来概括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每天做不完的课题,带七八个博士学生,晚上回家还要想第二天的病人的处理方案,以及还要选择性参加数不清的大小会议。

  谈到中医未来将何处,王琦说:“不要忘了老祖,要秉承血脉,下大力气继承,回到自身理论的源头,把握中医学的主体性;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冲破壁垒,打破围墙,整合资源,使中医学与时俱进,奇峰突起,异彩纷呈。”

  “中医这门医学,有着传统文化积淀,加上拥有亲和力,一直以来都得到信任。”说起如今医之间的“竞争”,他表示,如今医学不断进步,门类变多,医学需求有了变化。人们的选择也随之变化。但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把中医看作重要选择。不过医有各自的优劣势,所以看病时还是要根据自身疾病来选择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没有哪个医学是万能医学,学科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补充,要有明智选择。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