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奇峰异俗 > 正文

山河 美丽家园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4-23 17:12:16 人气: 标签:太行山中奇峰异景图

  欲望情夜这是一座写意的“晋商大院”。位于中华园艺华北展区中华轴北侧,东伴同行广场,西邻园,占地3050平方米。院门叫“晋门”,建筑形式源于山西民居特点,厚重古朴的砖雕、木雕、石雕3种标志性建筑符号,展现了浓郁的山西特色。院墙上的梅、兰、竹、菊砖雕图案,拙朴苍劲、惟妙惟肖。

  这更是微缩版的“山河”。穿过“晋门”,绕过鲜花组成的“山河·美丽山西”绿墙,也就是山西院落常见的“照壁”,可见院内“太行山”雄伟秀美,“吕梁山”花果飘香,“汾河”碧波荡漾,“荀子”开坛。树木、花草、果蔬与山川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尽现山河生态美好的壮丽形象。

  这就是2019年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山西园的概貌。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由于它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国际影响和综合效益,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城市积极申办。这也是继20年前的昆明世园会之后,国际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再次落户中国。本届世园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首都的后花园。2月25日,山西省委骆惠宁和山西省省长楼阳生在山西全球推介会上,展示了山西生态的绿美巨变,经济转型的强劲态势,幸福民生的美好图景。楼阳生说,绿色已成为美丽山西的底色。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龙介绍,山西园展现的正是山西璀璨的历史文化、锦绣的山川河岳、可贵的奋斗、幸福的民生画卷。走近园中,园区主题“三晋新景观、美丽新家园”便呼之欲出。

  当园区迎宾曲——山西籍著名艺术家郭兰英的歌声“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响起时,太行山脚下参观者已是络绎不绝。

  入眼处,太行山景观建设惟妙惟肖,将“秀美太行”演绎得淋漓尽致。高达7米的山体怪石嶙峋,碧峰如削。山顶,油松、槭树、五角枫等高大乔木苍翠挺拔;山间,挂壁公像一扇扇窗户,展示着太行老区人民“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的决心;山脚,色彩艳丽的花卉在微风中摇摆出盎然春意,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铺展在眼前。

  龙介绍,太行山秀在奇峰异石,美在奇花异草,贵在太行。特别是晋豫、晋冀交界处,由于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断层景观,造就了太行大峡谷的壮美风光:八泉峡峰回转,仙境迭出,三峡神韵尽显其中;红豆峡绝壁对峙,瀑潭相连,被誉为“汇千峡之秀,纳万种风情”;青龙峡山石百态,洞穴幽深,集山道雄关、战事翰墨等人文景观于一身。

  如果说,壁立千仞的断层、鬼斧神工的峡谷,讲述的是太行山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故事。那么,“挂”在崖壁的公、层峦叠翠的群山,体现的便是山西人改天换地、重整河山的气魄。

  挂壁公是山西省陵川县锡崖沟村的标志,更是太行老区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基因象征。锡崖沟地处太行山腹地,村民散居在群峰环列、沟壑万丈的山沟里,世世代代在这几乎与世的大山里繁衍生息。上世纪60年代,锡崖沟人为了走出大山,历时30年,靠自己的双手,用锤子、钎子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7.5公里的挂壁公。2009年,这条公成功入选“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

  太行不仅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的,也是万众一心、奉献、敢于胜利的。上世纪90年代,太行山区因石多、土薄、不耐旱,被专家判定为造林绿化的“禁区”,当太行山绿化工程在平顺县西沟村落地时,老劳模申纪兰号召乡亲们发扬太行,“能活一棵,不愁一坡”。这句振奋的话像长了翅膀一样,越过八百里太行,成为推动太行山绿化乃至全国造林绿化的至理名言。

  平顺县针对太行山区蒸发量大、苗木抗逆性差、成活率偏低的情况,创新了“容器百日苗向容器定植苗、石片覆盖由点状覆盖向整穴覆盖、整地标准由向大鱼鳞坑”的技术演变,造林成活率由以前的40%提高到85%以上;

  壶关县30万人民靠“一包方便面,一里防护墙”的,资金不足义务补,物质不够补,在“光长石头不长树”的干石山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变成了美丽的绿色家园。

  太行山是树的海洋,更是花的世界。龙介绍,在沁河、丹河、漳河等湿地生态景观中,花卉如彩带沿河而下,岸边姹紫嫣红。登顶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等,更有“与天最近的景观,与地最亲的植被”,春季的空中大草原缤纷梦幻,夏季的荷叶坪烟波浩渺,秋季的沁源花坡色彩斑斓,冬季的舜王坪绚丽多姿……亚高山草甸的风光一览无余。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黄守孝感慨地说,游览“秀美太行”,颇有徒步太行山的感觉。不管是险峰、绝壁,还是河流、湿地,或者丛林、草甸,针阔混交、乔灌搭配、花草点缀的近自然造林模式,径流整地、石片保墒、容器苗造林的造林技术,挺起了太行山绿色的脊梁,营造了别样的秀美景致。据统计,多年来太行山区累计造林绿化1000多万亩,为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华北平原和的生态安全奠定了基础,成为游客向往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圣地,工程建设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誉为“人工造林的奇迹、工程管理的典范”。

  曾几何时,习总对太行山绿化工程给予高度肯定,他深情赞扬太行人民:不怕、不畏、、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贡献!

  离开“秀美太行”,就进入了“花果吕梁”。顾名思义,吕梁山景观设计主要展现的是花卉、林果惠及民生的景象。一眼望去,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山楂、苹果、杏、枣等经济林随“山”势起伏,树下鲜花怒放,色彩艳丽,整个景观区如诗如画。

  黄守孝介绍,吕梁山之所以梯田星罗棋布,主要是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有关数据显示,初吕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389万亩,年输入黄河泥沙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1/4。水土流失不仅直接了土壤资源,造成河湖淤积,更流失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的信心。

  作为全国著名的老区,吕梁山区不仅是生态脆弱,还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涉及23个县和省直44个林场,面积5516万亩,人口374万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和总人口的10%。

  要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党的以来,山西创新生态补偿和林业扶贫工作思,提出了新战略、新举措、新目标,要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增绿与增收共进。针对老区建设、绿量增加、景观提升、生态扶贫等问题,确定了红色、绿色、彩色、特色的工作方向,通过联动实施造林务工、退耕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业产业富民增收“五大项目”,在晋陕峡谷构建起600公里的绿色长廊,10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全省包括吕梁山所有贫困县在内的58个贫困县建成2498个扶贫合作社,承揽造林275万亩,5.1万贫困社员务工增收5.9亿元,全省贫困护林员达到2.7万人,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惠及20.4万贫困户……

  2017年6月21日,习总到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对山西联动实施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尤其是组建造林合作社的途径,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思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9月25日,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吕梁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指出,山西探索出的造林合作社等生态扶贫机制,为全国林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样本。同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将“建立扶贫造林合作社”作为加大生态扶贫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

  稷山县把双季槐种成了“铁杆庄稼”,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县种植双季槐的村庄近60个,5万亩双季槐米产值近4000余万元;

  隰县大力发展玉露香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被誉为“玉露香梨第一县”,全县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挂果面积2.8万亩,产值超过1亿元;

  吉县是苹果之乡,全县苹果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18万吨,产值8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6000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苹果;

  还有柳林、交城、石楼的红枣,汾阳、中阳、孝义的核桃等,对农民增收致富的贡献率都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这些经济林“造林+”“产业+”的发展,吕梁山区形成了大面积绿化、小面积彩化、产业发展财化的新经济格局。大宁县的桃花节、永和县的槐花节、临县的红枣旅游文化节等都已成为人们踏青赏花和丰收采摘的好去处。

  特别是因“右玉”享誉全国的右玉县,绿水青山换来了丰厚的金山银山,2018年旅游收入再次超过20亿元。行走在苍头河生态走廊,林草茫茫、流水潺潺,蒲草叠翠、姹紫嫣红。

  龙说,如今吕梁山区已形成了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硕果映秋、松柏伴冬的四季景观,这是吕梁山区展现出的新面貌、新生态、新景观、新。

  龙的线日,吕梁市新闻办公室主任彭斌在吕梁旅游再出发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2017年4月16日启动“乘汾酒号列车赏吕梁山风光”以来,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83.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30%。

  意犹未尽时,“绿色汾河”景观区已出现在眼前。绝壁上,飞瀑倾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银龙、像彩练,飞珠溅玉,薄雾蒸腾。河流两岸,“山岳”耸立,树影婆娑,百花争艳,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景观美不胜收。景观区主要体现的是“兴水增绿披锦绣”的意境。

  汾河是山西人的母亲河,是黄河流域内仅次于渭河的第二大支流,是山西境内最大最长的河流,她发源于晋西北宁武县管涔山,流域包括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6个市41个县,全长700多公里,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4,流域内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左右。

  汾河中下游地区更是历史厚重、人文荟萃,被誉为三晋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石器时代山西最有名的考古发现是距今16万-20万年的丁村文化,丁村就坐落在汾河左岸。据考古判断,汾河流域曾经是一个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的草原森林,大致与今天的汉水流域自然相似。

  然而,历史上频繁的河流改道和自然灾害,曾给流域内的人民带来无尽疾苦。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的544年间,汾河中游发生洪涝灾害高达218次。更甚,河水,水量锐减,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发展。上世纪末,汾河源头的老乡们还编有这样的顺口溜: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流污水。

  汾河,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进入,宁武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承受着每年经济损失高达30亿元的压力,关闭了200多座煤矿和众多小煤窑。同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使昔日垃圾成堆的“汾河荒滩”再现“流水清如碧”的景象。

  与此同时,汾河上游的岢岚、静乐、岚县也都把汾河治理与生态建设、治穷致富结合起来,围绕亚高山草甸和修复、荒山荒坡绿化、湿地、特色经济林建设等工程,不遗余力地为家园添锦绣,为民生谋福祉。

  汾河中游的太原,更是通过林水融合的治理途径,将汾河打造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景。一期工程总绿化面积就达130万平方米,两岸建成了宽百米、长6公里的绿色长廊。二期工程主要是湿地公园建设,通过大面积建公园、小面积建花园的思,形成了乔灌草花结合的复合景观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将于今年6月建成的三期工程,备受人们期待,工程美图已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汾河景观为太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增添了一抹新亮色。

  距太原30公里的汾河二库,也因草木繁茂、流水潺潺,被誉为黄土高坡上的“绿色”。景区山势险峻,奇峰突兀,湖面狭长,细流潺潺。泛舟湖上,颇有“山在水上走,人在画中游”的韵味。

  汾河中下游的晋中、临汾、运城分别依托汾河治理,对落后产业“刮骨疗毒”,以“还我绿水青山”的大手笔擘画,不仅使多年断流的汾河再现“流水哗啦啦”的壮美景观,还建成了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使生态建设的成为最公平、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龙认为,汾河流域的生态建设可以概括为:生态河源、绿色河岸、景观库区、和谐水系。的确,山西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系理工程,不仅在汾河治理上取得了成效,尤其在生态建设上突出了景观重构和营造,使汾河流域重现山水相依、林泉相伴、河湖相映、溪水长流、湖光山色的良好生态风貌,成为三晋腹地植被葱郁、水流清澈的“生态长廊”。

  如今,行走在碧波盈盈的汾河两岸,看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看梅花,占尽风情向小园;看荷花,水花晚色静年芳;春来,万紫千红;秋去,层林尽染……

  正沉醉在汾河的美景中时,突然听到旁边有小朋友稚嫩的声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转身,看到几个大人正在荀子的塑像前教孩子荀子的名篇《劝学》。

  这是山西园最后一个景观区——生态文化广场,也是整个园区设计的灵魂所在。龙介绍,景观区意在通过荀子塑像、植物图案以及文化景观墙,集中展示荀子的生态文化思想和山西的历史人文元素,以在游客心中植根生态思想,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郇人,也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安泽县人。他的著述经后人整理共有32篇,其中《劝学》《》《乐论》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在我国哲学文化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尤其是他的生态思想名句“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归之”,强调了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和制约性,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天人合一”的内核,进而认识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态文化思想只是山西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前不久,楼阳生在山西全球推介活动上介绍山西的文明历程:“山西的版图就像一枚写满文明密码的树叶,珍存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最完整的印记。”他历数了尧、舜、禹华夏文明先河的功绩,荀子、关羽、司马光、陈廷敬等出生在山西境内的历史文化名人,在、思想、文化等领域的贡献,邀请全球各地人士到山西旅游,游览壮美的雄关大河,感受厚重的华夏文明。

  龙作了进一步阐释,山西精深的历史文化支撑着中华文化的根,厚重璀璨的历史沉淀激活了中国进步的源,生态建设的多彩景观凝聚着绿色山西奋发进取的魂。诸如右玉、太行、吕梁等,是民族和党的优势、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为建设绿色山西提供了强大动力。

  而今,在厚重的生态思想下,在全省3700万人民的努力下,美丽山西正在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幸福山西正在擘画民生改善新愿景,魅力山西正在书写文旅融合新诗篇:

  ——森林康养形成集群。目前,《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将围绕“一圈两山十二集群”,打造100个森林康养小镇、100个、500个特色村,使森林康养成为山西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举措,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战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起点。目前,以沁源县为代表的“全国森林康养建设试点县”已成为绿色山西的新名片。

  ——森林公园形成群落。随着襄垣县仙堂山、右玉县西口古道和大宁县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批复,山西国家级森林公园达25处,森林公园总数达142处,森林风景资源面积达900.3万亩。这些高品质的森林风景资源将为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打造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添彩增色。

  ——湿地公园形成体系。随着太岳林局沁河源、浑源县神溪和洪洞县汾河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山西共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9处,其式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8处。全省湿地公园总数达59处,形成了以湿地类自然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体系。“蒲苇植物茂密、百种水鸟和鸣、荷花争奇斗艳、杨柳岸边合围”的健康湿地景观已吸引了无数爱生态、爱旅游的“粉丝”。

  ——花海景观遍布全省。登高望远看花冠、前往丘陵赏花海、步入通道穿花带、走进农村住花园。山西的绿化造景已由花园为主转向花海为主,花卉已经从室内室外,了更广阔的大地山川,花卉产业发展融入了生态建设的全过程,融入了生态扶贫的全过程,融入了现代林业发展的总思,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战略。花海,正在成为花冠上新山西最大品牌和最靓名片,成为美丽山西最厚重的本底。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