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奇峰异俗 > 正文

论-屈子自沉之再思考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11-4 4:35:59 人气: 标签:离世异俗

  论-屈子自沉之再思考。文 化 艺 术 屈子 自沉之再思考 李 听 广州 5 1 0 0 0 0 ) ( 华 南 师范 大学 ,广 东 摘 要 :屈原的挣扎绝非特例,而是古代文人的共同困境,因而他的

  文 化 艺 术 屈子 自沉之再思考 李 听 广州 5 1 0 0 0 0 ) ( 华 南 师范 大学 ,广 东 摘 要 :屈原的挣扎绝非特例,而是古代文人的共同困境,因而他的得到了普遍 同情 ,他 的作 品引起 了历代共鸣。屈原选择投水明 志,是在受到多种文化影响后的深思熟虑的壮烈之举。本文将从楚地巫史传统 、战国桔槁赴渊风尚、前人先例等角度进行一一剖析。 关键 词 :屈原 ; 自沉; 巫 史传统 ;枯 槁 赴 渊; 先例 屈原 品格峻洁 、天性纯真 ,难容于俗世 ,虽有杰 出文才、报 国激 情 、忠君贞悫,却碍于残 酷现实 而无从施展 。最终 ,他在彻底的 中 自投 汨罗 ,以死向命运做 了最后 、最顽强 、最激烈 的 。投 水 自沉一 事 ,自汉 以来 ,几 成 。最早 明确 提及屈原 自沉 的当为 贾 谊 《 吊屈原赋 》: “ 侧 闻屈原兮 ,自沉 泪罗 。 ”稍晚 ,东方朔 《 七 谏》 : “ 怀 沙 砾 而 自沉 兮 , 不 忍 见 君 之 蔽 壅 。 ”庄 忌 、 王 褒 皆承 此 说。而后司马迁将 其录入 《 史记 》: 石遂 自沉汨罗 以死……适 长 沙,观屈原所 自沉 渊,未 尝不垂涕 。”班 固 《 汉书 ? 贾谊传》亦云: “ 其终篇曰: 已矣,国亡人莫知兮 。遂 自投江而死 ’。” “ 亦余心之所善兮 ,季建业的情人周冰虽九死 其犹 未悔 ” “ 宁溘死 以兮 , 余不忍为此态也。” “ 伏清 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 “ 阽余身 而危死兮 ,览余初其犹未悔 。”可知屈原慕死 ,由来 己久。他在 《 离 骚》中不仅反复提 到 “ 死 ”,且直 白 ,毫无伪饰 ,其他作品中也 再论及求死之事 。如 《 惜往 日》的 “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 不 聊”, 《 国殇 》的 “ 身 既死兮神 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 怀 沙》 的“ 知死不可让 ,原勿爱兮 ”等等 ,不胜枚举 。 值得注意的是 ,屈原对死并不仅 是笼统地向往 ,而是连具体 的死 法 都想好 了。 《 渔父 》: “ 宁赴 湘流 ,葬于江 鱼之腹 中。” 《 惜往 日》: “ 不毕辞而赴渊兮 ,惜壅君之不识。” “ 临沅湘之玄渊兮 ,遂 自忍而沉流 。 ”屈原 对投水 自 尽 似乎早 已下定 决心 。为什 么择定 的 死法 是投水 呢?窃 以为 ,起码有 以下三个因素可作为某种程 度上 的参 考: 其一, “ 投水”之文化意蕴及巫史传统 。 据不完全统计 ,早在屈子 自沉之前,先秦就有 许多投 水直士,以 死殉 志,如女娃 、河伯 、冥、邱吾子、狐不偕、务 光、北人无择 、卞 随、申屠狄 、徐衍等人: ( 1 ) 《 ? 北 山经》: “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 恐怕有 “ 由人入神 ”的意识作用,这在 《 远游》 中可找到佐证 : “ 使 湘灵鼓瑟 兮 ,令海 若舞冯夷 。”其中 的 “ 湘 灵 ”就是 《 九歌》 中的 “ 二湘 ”。据 《 水经注 ? 湘水》: “ 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 ,溺死 湘江。神游洞庭之渊 ,出入潇湘之浦。” “ 冯夷 ”就是 《 九歌 》 《 天 问》中的河伯 。 屈原 曾任左徒,据 姜亮夫先生考证,左徒实乃国之重 臣,与 巫史合流 的祭司长功 能相似 。他精 通巫术 、占 、天文地理 ,这从 《 惜诵》中可得窥见: “ 昔余梦登天兮, 魂中道而无杭。吾使厉神占之 兮, 日: ‘ 有志极而无旁 ’。”可知,屈原对 自己的死法和时辰 、地 点,应 当有一 定的考量 ,绝非冲动而行 。屈原 内心对精魂不灭的说法 也许有某种认可,所 以才选了一个特定的日子里抱石 自沉。 其二,战 国枯槁赴渊风尚之影响。 战 国是经济、、文化均发生剧烈震荡的特殊时期,时人的思 想和 行为趋 向非常态 的特殊状态。 《 庄子 ? 刻意》: “ 刻意尚行,离 世异俗 ,高论怨诽 ,为亢而 已矣。此山谷之士 ,非世之人,枯槁赴渊 者之所好也 。语忠信,恭俭推 让,为修而 己矣 。此平世之士,教 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语大功,立 大名 ,礼君 臣,正上下,为 治而己矣 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 ,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就薮 泽,处闲旷 ,钓鱼 闲处 ,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 ,避世之人 ,闲暇 者之所好也 。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 申,为寿而 己矣。此道引 之士 ,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屈原 的 自沉情 结,很有 可能受到 了战 国 “ 枯 槁赴渊 ”风 尚的影 响。纵观屈原起伏跌宕的一生,他 曾因同姓贵族身份与杰出才华,位 . 卫 。” ( 2 ) 《 史记 ? 封 禅书》 : “ 水 日河 ,祀临晋 。” 《 》谓 : “< 0 2 鱼河 图》云 ‘ 河 伯姓 吕,名公子 ,夫人姓冯 名夷 。河 伯 ,字 也 。华阴潼 乡堤首人水死 ,化为河伯。’” ( 3 ) 《 国语 ? 鲁语上》: “ 冥 勤其 官 而 水 死 。 ”韦 昭注 : “( 冥)为夏水官,勤于其职而死于水也。” ( 4 ) 《 孔 子家 语 ?致思》 :邱吾 子 曰: “……夫树欲 静而风不 停 ,子欲养 而亲不待 ,往而不来 者年也 ,不可再见 者亲也 ,请从此 辞 ,遂投水而死。” ( 5 ) 《 庄 子 ?大师 》: “ 若狐 不偕……是役人 之役 ,适人之 适 ,而不 自适其适者也 。”成玄英 《 疏》: “( 狐不偕 )尧时贤人 , 不 受 尧 让 ,投 河 而 死 。 ” 居左徒 ,有积极 的入 世思想 ;后饱 受现实 ,有 了消极的 隐世思 想。他 的内心是矛盾激烈交织的。姚小鸥先生 的文章 《 彭咸 “ 水游” 与屈原的 “ 沉渊 ”》细细剖析了战国 “ 枯槁赴渊 ”风 尚,不得不引起 我们 的深思 。从 《 庄子 ?刻意》中可窥见 战国所盛行的各家各派典型 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 “ 刻意 尚行,离世异俗 ,高论怨诽 ”者即 “ 隐处 山谷之士,非毁时世之人” ( 成玄英疏语) ,他们 的极端而典型的行为 特征便 是 “ 枯搞赴渊 ”。屈原正是这种 “ 刻意 尚行 ,离世异俗,高论 怨诽 ”之人 ,也许处在当时的楚国,他受到 了这样一种风尚的潜在影 响,亦未可知 。 不过,仅凭现有 的有 限的文献材料 ,谁也没办法确 凿屈原有 受到或没有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但最起码有一点—— 他在极其 复杂 的情绪演化 中,早已暗 自倾向沉水一~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其三 ,彭咸、申屠狄、伯夷、伍子胥等先辈之垂范。 在屈原的作品中,曾记录过一些他非常仰慕的人,如彭咸 、申屠 狄 、伯夷 、伍子 胥等 。而 这些人 ,恰 好都带有赴 死的隐 意,耐人寻 味。 ( 6 ) 《 庄子 ? 让王》: “( 务光 )乃负石而 自沈于庐水 。” ( 7 ) 《 庄子 ?让王》 : “ 舜 以天 下让其友北人无择 ,北人无择 日: ‘ 异哉 ,后之为人 也 !居于 畎亩之 中,而游尧之 门。不若 是而 已,又欲 以其辱行漫我 。吾羞见之 。’因自投清泠之渊。” ( 8 ) 《 庄子 ? 让王》: “( 卞随 )乃 自投稠水而死 。” ( 1 0 ) 《 史记 ? 邹 阳传》 : “ 是 以申屠狄 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 海 ” 《 离骚 》: “ 虽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 。” “ 既莫足 与为 美政兮 ,吾 将从彭咸 之所居 。” 《 悲 回风 》: “ 孰 能思而不隐 兮 ,照彭咸之所 闻。 ” “ 凌 大波而流风 兮 ,话彭 咸之所居 。” “ 望 三五 以为像兮 ,指彭成 以为仪 。” “ 独 茕茕而南 行兮 ,思彭 咸之故 也。 ”屈原共 七次提及彭咸 ,称之为 “ 前修”,表 明自己决心效法彭 咸 。刘 向 《 九叹 》: “ 九年之 中不吾反兮 ,思彭咸 之水游 。”王逸 云: “ 彭咸 ,殷贤大夫 ,谏其君而不听, 自投水而死 ”。唐代颜师古 《 汉书 ? 扬雄传 》注 中云 : “ 彭咸,殷之介 士也 ,不得其志 ,投江而 死。 ”宋代洪兴祖 《 楚辞补注》直引颜 氏之说。从上述说法看来 ,彭 咸是殷 代的一位志行高洁的之臣。屈原对彭咸 的人 品和人生选择 持有赞赏和 肯定的态度 ,所 以才会在理想幻 灭之际,他多番表示 要效法彭咸,投水 自沉 ,以身殉道 。 申徒狄的事迹可见于 《 九章 ?悲回风 》和 《 九叹 ? 惜贤》 。 《 悲 回风 》的 “ 望大河之洲诸兮,悲 申徒之抗迹 ”比较委婉地提到 了申徒 狄投水一事 ,而 《 九叹》的 “ 驱子侨之奔 走兮,申徒狄之赴渊 ”则直 接地 讲述 了他 的沉渊。我们现在所 能看 到的申徒狄资料 比较少。 虽说 上述 多为传说 ,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先秦两汉士人 对于水之而附会直士死于水的主观 意识 。古人对水有之意 , 这样的主观倾向应用到 了楚地,更别有一番意味。 楚国水系繁密 ,据考 古发现 ,六千 多年前 的楚人便将灵魂不死的 寄托在 了水里 ,相信人死后 ,灵魂可 以从水中通过鱼类导而成 仙 。长江秭 归一带 的距 今约六千年 的大溪 文化 遗址 ,已普 遍用鱼 随 葬 。从长沙 陈家大 山楚 墓出土 的 《 人物龙凤 帛画》和子弹 库楚墓 出 土的 《 人物御龙 帛画》来看,画中主人 公都是站在 “ 魂舟 ”上而 的 。这两座墓经考证确认为战国中期 ,与屈原相距很近。屈子 自沉 , 4 8 0. . . . 文 化 艺 术 变 哪样 解 读芥川龙之介 的 《 变》 金文 超 ( 内蒙 古广 播 电视大 学 , 内蒙 古 呼和 浩 特 0 1 0 0 1 0 ) 摘 要: “ 地 狱 变 ”最 早 为佛 教 的 专有 名 词 ,指 为 惩 恶 而描 绘 各种 地 狱 苦状 的 图像 。 日本 “ 鬼 才”作 家芥 川龙 之介 曾著 有 同名 小说 《 变 。本文 力 图从 芥 川龙 之介 的 Ⅸ 变》进 行 文本 解读 ,探 讨他 笔 下人 性 的善 恶 以及作 家的 艺术 至上 文 学观 关键 词 :芥 川龙 之介 :地 狱 变 ;艺 术至 上 ’ 《 变 》是芥川龙 之介 的经 典名作 ,创作于一九一八年 ,讲述 了一个 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故事:大公要求画师 良秀作 图。良秀 为作画 ,提 出让一位穿着华贵的嫔妃锁在车内被 烧死 ,只有亲眼见到 了这样的一幕,他才能完成作 品的核 心部分 。大公应允 。之 后 良秀观摩火灾 ,结果发现被锁在车中的竟是 自己的女儿 !良秀起初 徒然失色 ,惊慌悲痛 ,但随着火势的加 大,在 女儿 的惨 叫声 中,良秀 反而显示 出冷静甚至愉悦的表情。火灾之后, 良秀完成 了 《 变》 屏风,而他本人也在第二天悬梁 自尽。 在传统教观 念里,地 狱是 之人死后灵魂会去 的地方 。小说 主要 描绘 了两个人 ,一 个是 良秀 ,一个是 崛川大 公。小说 中的描述 里, 良 秀长得极其丑陋 ,内心也并不美好 ,他吝 啬、 、 、懒 惰 、 ,刚愎 自用 ,无时不 以本朝第 一画师 自吹 自擂 。他 的画 , 恐怖而诡异 ,有人 曾经因为看过他的画而恶心、发疯 ,因为他总是赤 裸裸 的展现丑陋 。那崛J J i ; k : 公又是怎样的角色呢?外 界把他 比喻成秦 始皇 ,遇到百鬼夜行他也不害怕。因为贪 图 良 秀 女儿 的美貌及温柔 , 最后直接导致 了良秀之女的死。整部小说是以一个旁观者 的角度来讲 述故事情节 的。可是从叙述者的 口中,我们接触 到了良秀 的、黑 暗面与可怜 ,接触 了崛J I 『 大公的冷血,接触了 良秀之 女的善 良。要知 道 ,小说不仅仅 只是为 了塑造这些人物 ,作者 更多的是想要通过这些 人物来表达 自己的主张,表达 自己的情感 良秀 是不健全 的,尤 其是心理 上的 。其 实他更像 是 中的一 员,有 时候无情到近乎 。为 了作画,徒 弟,还把 自己的女儿 送上了不归 。没有 爱的艺术,是的 。 良 秀 爱他 的女儿吗 ? 爱是 的,爱是给人幸福的,可是每有人与 良秀的女儿聊天 ,他就 会找 人把那个人修理一番 。眼睁睁的看着 自己的女儿被烧死还会浮现 出 “ 一种近乎状态的 由衷喜悦之情 ”。这不 是爱 。他是可怜的 , 良秀 不懂 爱,也不懂艺术 。小说中有一只猴,它也叫 良秀 。当 良秀之 女在火里痛苦 时,猴子相陪 。亲情不如一只猴子 ,其实这 比 还要 。良秀对人性对社会看得很透彻 。他知性的丑陋,知道 社会 的 ,知在屋檐 下变得不低头 的道理 ,所 以终究他还是没 能让大公放回 自己的女儿。 良秀不 是艺术家 ,是因为他了解 ,又 在渲染 。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 的,索性就刻画丑陋,而且是 现实 的丑陋 。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就好 比我们有些人,总在抨 击制度 的性 ,社会 的底线 ,可往往就是这些人在他们所 的世界里继续沉沦,良秀也一样 。 我们都知道 ,作 品反映 的是作家 的思想 。良秀这一人物 的刻 画, 结局 的设计其实都体现 了作者芥川龙之介 的文学主张。芥J I 『 龙之介是 位唯美主义者 ,他认为 “ 艺术至上”。他对艺术的理解往往带有很 浓 重的 的味道 。在 芥川 I 龙之介 的世界里 ,只要是为 了艺术 ,什 么 都是可 以解 释的 。虽然有点夸 张,但这就 是作家为艺术 而艺术 的 主张 。在作品里 ,我们并没有看到作家对这种追求艺术方式的 , 相反 的,我们看到了他 “ 艺术至上主义 ”的赞美 。在芥川的很多作 品 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丑陋的极致描 写。比如 《 罗生门》中的家将和 老太婆 , 《 鼻子》中的 内供等等。其 实这些仅仅是芥川对他理论 的一 个表 现 ,真正 体现他 的思想的 ,还是 《 变 》:艺术是 至高无上 的,然而却处于与现实人生的矛盾冲突中。 为哪般 ,我们不可知 {变哪样 ,我们 更无从说起。不管 为哪样 ,我想,拥有一个 健全 的健康 的心灵 ,,也是天堂 。 想起最近蔡骏 出了一部新小说,也叫变 ,有那么一句话,写作创 造天堂,也创造,而让你看到的,是真实的。 一 参 考文 献 . 【 I 】 高惠勤,魏大海主编 芥 川龙之介全 集.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 o 0 5 . 【 2 】 白 晶. 从 《 图》 看 芥 川 龙 之 介 的 艺术 观 和人 生观 . 大学 学 报 ,2 o o 3 年 第2 期 王逸 《 章句 》只说 申徒狄是 “ 贤者 ”,因为 “ 遇 暗君遁世离俗 ”而愤 然选 择 “ 拥石赴河 ”。洪兴祖 《 补注》中引 《 淮南子 》注云 : “ 申徒 狄,殷 末人 也。不忍见封乱 ,自沉于渊。 ”这 与屈原 的经历很相似 。 既有这样的传 说轶 闻,又被屈原所采纳并写入诗中,可知申徒狄 “ 自 沉赴河 ”曾深深感染了屈原 。 屈原在 《 橘颂》 中提及 “ 行比伯夷”, 《 悲回风 》中又 自言 “ 浮 江淮而 入海兮 ,从子胥而 自适 ” 据 《 史记 ? 伯 夷列传 》记载 ,武王 平定商纣 ,天下归顺周朝,可伯夷却认为这乃 ,他 不吃周朝 的粮食 ,最终饿死 。这种 “ 以身殉道 ”的节烈对精 神高洁的屈原将有如何强烈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英雄所见略 同, 千古岁月间亦会无声地惺惺相惜。 《 九章 ?涉江》: “ 忠不必用兮 ,贤不必 以。伍子逢殃兮 ,比干 菹醢。”足见屈原对伍子胥一事的千古同叹与感同 。吴王夫差令 其自尽 ,伍子胥悲愤地留下遗言,要家 人将其双 眼挖 出并挂在东城 门 上,亲眼看着越 国大军灭吴 。夫差,于五月初 五把伍子胥 的 尸首用 鸱夷革裹起 ,弃于钱塘江 。在这个传说 中,既有 自 尽 ,又有 以 水为墓 。更 出现 了五月初五这一特殊的时间点。一向伍子胥且将 其入诗 的屈原 ,是否受其事而选择了五月初 五投水 ,恐怕 需要更 多佐证才能确定 。不过伍子胥对屈 原节烈观 的重大影响应是无须置疑 的。 屈子 自沉 ,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议论不迭的话题。由于年代过于 久远且现存资料不充足 ,还有许多谜题 尚未解开 ,值得后人的继续探 索。 参考 文献 … i费振刚等校注. 全汉赋校注 【 M ] . 广州: 广东教育 出版社, 2 o o 5 : 第3 页. [ 2 】【 宋] 洪兴祖撰, 白化文等点校. 楚辞补注 【 M 】 . : 中华书局, i 9 8 3 : 第 2 4 2 页. [ 3 】[ 汉】 司马 迁撰 ,【 宋】 裴 驷 集解 ,[ 唐】 司 马 贞索 隐 , 【 唐】 张 守 节正 义 . 北 京: 中 华书局 , i 9 5 9 : 第1 4 5 8 页. 【 4 1 【 汉】 班 固撰 , [ 唐】 颜师古注. 汉 书【 M 1 . : 中华 书局 , i 9 6 2 : 笫2 2 2 I 页. [ 5 5 ] 陈桥 驿译 注 , 王 东补注 . 水 经注 [ M 】 . : 中 华书局 , 2 0 0 9 : 第3 1 3 页. [ 6 】 孙通海译注. 庄子 【 M 】 . : 中华书局, 2 0 0 7 : 第2 3 0 页. 【 7 】 姚 小鸥 . 彭成 “ 水 游 ”与屈 原 的 “ 沉 渊” 【 J ] . 文 艺研 究, 2 0 0 9 ( 2 ) . [ 8 】【 宋】 洪兴祖撰, 白化文等点校. 楚辞补注 f M 】 . : 中华书局, i 9 8 3 : 第 2 8 7 页. 一 4 81.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