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奇峰异俗 > 正文

30万铁道兵的成昆铁修筑记忆:我的战友浇筑在七号桥墩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12-8 20:17:26 人气: 标签:奇峰陡峭的意思

  成昆铁,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止于云南省昆明市,全长1096公里,是中国铁主要干线之一。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1970年7月1日,南北两辆列车在西昌相遇,10万人参加庆典仪式。1984年12月8日,联合国官员宣布: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三件礼物,被评为联合国特别。来自中国的成昆铁象牙雕刻艺术品,被排在三项特别首位。

  成昆铁为何有如此地位?半个世纪前缔造的这条铁,有着至今仍让人惊叹的数据。全线处螺旋形、圆形、灯泡形盘山展线次跨越龙川江;成昆铁开创了18项中国铁之最、13项世界铁之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

  《》曾称,在全世界无数条铁中,中国的成昆铁可谓地位超然,它铸就了中国乃至世界铁建设史上的一个。

  ■1952年根据中央建设西南铁网的战略决定,西南铁设计派出了一支小分队,从宜宾出发,沿着金沙江而上,开始了踏勘成昆铁的征途。

  ■1953年3月中国方面向苏联专家介绍了三个方案。苏联专家断言,只有中线可行,西线根本就是修建铁的“禁区”。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大胆确定了中国专家的西线年成昆铁北段开始施工。

  ■1964年8月中央作出加快内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决策,发出“成昆要快修”的,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成昆铁建设的重大措施。

  多年以后,雷才栋坐上成都开往昆明的列车,途经龙骨甸大桥时,列车鸣笛,群山回响。他起身向窗外,泪流满面……

  这是发生在今年清明节的一幕。已71岁的雷才栋与数十位战友特意重走成昆线,祭扫筑中的战友。而此际距成昆铁建成通车已过去近五十年。

  在这座大桥之下,埋着他的一位铁道兵战友。1965年,在浇筑桥墩时,一位名叫熊汉俊的战士不慎坠入其中,被泥浆吞没、凝固,“就在第七号桥墩里。”雷才栋说,绵延川滇大地一千多公里的成昆铁,是他们30多万战友共筑,超过两千名烈士长眠在此。

  成昆线上“第七号桥墩”不只是承重的基柱,它与川藏公的另一处桥墩遥遥相望,成为筑英雄们的两座,诉说着新中国“天”建设的历史与。

  抵达云南禄丰县的龙骨甸大桥后,老兵和家属们一步行到桥下,拨开周围的杂草,面朝第七号桥墩敬下军礼,献上一束秋菊,倒上一杯水酒,说:“老战友,我们来看你了!”

  “他得很悲壮,我们在入伍之初就晓得了。”雷才栋说,1958年成昆铁开建,缺乏设备情况下,大量铁道兵战士拿着铁锤、铁锹等简单工具,开始了这条“天”的修筑。“熊汉俊当时在36团担任班长,距离我所在的39团不远。在我们入伍前几年,他就因为浇筑桥墩时壮烈。”

  根据收集到的熊汉俊战友的描述,铁道兵博物馆馆长王重阳说道:那是在1965年的一天,熊汉俊在奋战了三天三夜后,十分疲惫,不慎跌入正在浇筑水泥的桥墩里,被“速凝”水泥迅速包裹、吞没。周围的战友们大喊着“班长”,想尽各种办法救人,但都失败了。

  他说,为了保存遗体完整,加上当时工期又十分紧张,经向上级报告并获同意后,战士们含泪将这位年轻的班长浇筑在了桥墩里。

  与成昆铁修建一样,在素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的川藏线上,也有一个与“七号桥墩”极其相似的筑故事,新近被发布的系列视频《国家相册》收入其中。

  千百年来,由川入藏,得翻山越岭,数个月时间,道不通畅制约了西部地区的交流和发展。1950年初,解放军翻越高山,跨过大河,开始“一面行军,一面修”的征途。当时的战士使用着铁锤、钢钎等简单工具,在冻土、大山之间开凿,仅用4年多时间便筑起两千多公里的“天”。

  1953年,在修筑川藏线怒江大桥旧桥时,一名年轻战士跌进了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救人!”战友们第一时间想办法施救,但没能将他救起。要拆掉已经快浇筑好的桥墩,取出这位战士的遗体吗?倘若炸掉桥墩,很可能烈士的遗体,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后,不得已继续浇筑。

  几十年后,在修建新桥时,设计者更是特意避开这处桥墩,将其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为了不惊扰英灵。

  1969年2月,雷才栋响应国家号召,在新津老家报名从军,加入铁道兵8师39团5营25连,随部队赴云南黑井修筑成昆线号隧道。

  “车子开到没的地方停下,又步行两天才抵达。”他说,当时那里的老百姓都没见过公和汽车,更别说铁了,“很支持我们铁道兵,希望铁早点建好,可以出去看看。”

  那是开赴“战地”不久的一天,他们正在隧道口施工,隧道中突然传出一声闷响,烟尘随后冲了出来。他知道这次事故可能不小,便绕过风压机跑过去查看,但尘土迎面睁不开眼,只听到四周“救人”的声音。直到烟尘消退一些时,才看到有人影走出隧道,一个打着赤膊的青年,背着一个人。大伙儿围上去,背上的战友浑身是血,已经没了气息……

  “他叫李和信,四川南部人,21岁,战友们把他埋在隧道口旁,立了块木头碑,他和之前的战友埋一块儿,也算有个陪伴。”雷才栋说,许多战友时,正是芳华之年啊。

  之南的夏天,不如四川盆地闷热,但隧道除外。“里面又闷又热。”雷才栋说,很多青年热得打光胴胴,每次火炮声一响完,还没等烟尘散去,战士们就冲上去开工,“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先进的设备,全靠人力,还得拼进度,讲‘百米成洞’。”

  雷才栋负责管理压风机,也要去“点炮”(爆破)。当时设备稀缺,一个营只配备一台压风机,每台有4个风枪,除他之外还有8个战士操作,最耗力气的还是下枕木,5个战友负责一车,一根枕木最重的有上百斤,弄完之后全都动弹不得。

  有次下枕木时,雷才栋被砸中头部,当场晕了过去。“以为要去陪洞口外的战友了,”没想到捡回了一条命。但没隔多久,却听到同批入伍的老乡陈光旦(音)的消息。

  雷才栋说,陈光旦在第10师,崇州人,“我们老家隔得近。”在陈前不久,大伙儿还聊到他不死的事,——在一次塌方时,他跑了出来,没有被砸到,只受了点皮外伤。没养几天伤,陈光旦又投入到建设中。“就在德昌段金沙江大桥合龙施工时,他不幸坠江了。”雷才栋叹了口气,金沙江的江水湍急,还没来得及施救,人就被翻滚的江水卷走,“时只有19岁。”

  1970年6月,历时12年后,成昆铁终于完成铺轨。同年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通车典礼在西昌举行。

  雷才栋没能通车的盛况,马不停蹄转赴山西参与铁建设。他说,铁道兵就是这样,哪里有建设工程就要去往哪里。在山西时,他听到了成昆线通车的消息,战友们专门开了大会,敲锣打鼓,唱歌欢庆。

  另一位参与建设的人员——黄显培,则了载入史册的“成昆线列车首发”。当天一大早,他和工友穿上干净衣服,戴上藤帽,站在哈斯洛大桥旁,等待从成都发出的第一列南下火车。他说,车来的时候,天还没亮,但满车的红旗,加上工农兵代表的挥手、喊话,让很多人激动到流泪。

  这条铁大动脉的建成,让曾经闭塞落后的大西南实现经济腾飞。1984年12月8日,联合国将成昆线世纪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三大杰作之一。

  2008年,铁道兵博物馆开始筹建,雷才栋成了首批捐赠的老兵。而后,他又前往遂宁、乐山、邛崃等地,把征集到的物品送到博物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手里没用了,不如捐给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铁道兵,了解铁道兵。”4年之后,他与31个铁道兵战友重聚成都,第一次坐上由成都开往昆明的列车,去看看他们亲手修筑的这条铁,祭拜当年在沿线的战友们。

  列车穿过茫茫群山,跨过金沙江,一向南。在列车的一截车厢里,一群身穿军装的老人齐刷刷站起身,朝着窗外……胎梦大全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上一篇:礼仪与风俗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