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包客常识 > 正文

包客常识像画师:从哪个地方看他都在注视你(图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4-10-5 10:24:07 人气: 标签:包客常识

  2012年9月29日凌晨,工作人员正在更换毛画像

  城楼画像的八次更迭第一幅画像悬挂时间: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主笔:董希文

  第二幅画像悬挂时间:1949年7月7日,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大会 主笔:董希文

  第三幅画像悬挂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主笔:周令钊

  第四幅画像悬挂时间: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 主笔:辛莽

  第五幅画像悬挂时间:1950年“十一”至1952年“五一” 主笔:辛莽

  第六幅画像悬挂时间:1952年“十一”至1963年“五一” 主笔:张振仕

  第七幅画像悬挂时间:1963年“十一”至1967年9月30日 主笔:张振仕

  第八幅画像悬挂时间:1967年10月1日至今

  原标题:画像:八次更迭确定最终版本

  北纬39度54分26.37秒,东经116度23分29.22秒,从这个点向四周扩展44公顷土地,铺着特制的浅色花岗岩条石,这里是广场,也被比喻为整个中国的心脏。

  60多年来,这个广场不仅记录了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依托它形成了各种永久或临时的建筑,也成为代表这个国家的符号。在国庆来临之时,青年报记者再次靠近这些举国熟悉的符号,去发现其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城楼上悬挂的彩色巨幅画像,是全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幅肖像画。

  这也是全亚洲最大的手绘画像,用20天的时间完成,每年重画一次。

  画中主人公的形象经过了8个版本的变迁,最终的版本是1967年10月1日确定的。之后的47年里,广场上的人不论走到什么,都会发现画像中那位老人的目光,始终都在注视着你。

  像画室:

  城楼8米高的铁棚子

  深夜,两辆重型吊车从城楼的中间门洞中缓缓驶出,新绘制的毛像在一辆小货车上静静等待。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先缓缓下到城楼画像的后方,用绳子做好固定,吊车稳稳地将悬挂了一年的毛旧画像吊起,缓缓落地。

  紧接着,吊车的挂钩会被固定在新画像顶端,新画像随即开始起吊,经过城楼门洞上方悬挂在城楼的正中。整个更换过程一般不会超过40分钟。

  这样的仪式每年一次,已经持续了48年。在1966年8月以前,每逢重大节假日,城楼上才悬挂画像,平时在城楼上是没有的。1966年8月以后,经中央决定,城楼上的画像天天悬挂,每年国庆节前要更换一幅新的。

  和绘制其他的肖像画不同,绘制悬挂在城楼上的画像设有专门的画室。为了便于绘制完成后的画像运输、悬挂,它就设在城楼后边院内。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座90多平米,8米多高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铁棚子,用铁皮搭画室主要为了防火。

  据肖像组邢秋成回忆,师傅王国栋和师兄葛小光使用的这个画室,顶部都是由半透明的玻璃搭成的。“这叫天光,画油画自然光非常重要,而且太阳光还不能直接照射在画板上,光线一定要柔和。”如今,铁棚画室已经升级,添加了空调和很多设施,更新了画像的吊装设备。

  1978年8月,邢秋成承担了广场历史博物馆正中画像的绘制工作。在绘制的间隙,他也会来到师傅王国栋绘制像的画室。走进画室,巨幅的毛像就在眼前,其他地方还摆放着正在绘制的孙中山、列宁、斯大林等的画像。

  师傅站在6米,两层楼多高的木制梯子上,聚精会神地画着像。“这时,我往往会一言不发,就站在师傅身后,认真体会师傅在画像时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仔细地看着、学着。”如今,画室的条件改变了很多,可以推动的木梯早已经变成了省力的液压电动升降梯,给绘制者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的眼神:

  从哪个地方看都在注视着你

  很多人认为,画像是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被第一次悬挂的。其实不然,上第一次悬挂画像是在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上。那天,在城楼上同时悬挂的画像还有、、、。一次悬挂这么多的人物画像,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也是唯一的一次。

  从1949年到现在的65年里,城楼上的画像经历过“8次更迭”。

  现在这幅画像依据的是第四张标准像。当时正值1967年“”时期,有群众提出此前悬挂的毛的侧面像只突出一只左耳朵,且左眼珠偏上,显得“偏听偏信”,于是要制作一张全新的毛正面标准像。

  重新绘画像的任务落在了画家王国栋的身上,他在绘制毛像时,注重了眼神的表现,在慈祥的同时还表现出性格中敏锐、机智和洞察一切的层面,他还通过结合的方法,使毛像愈益显示出的风度和神采。

  很多人都说,不管你站在画像前方的哪个,感觉的目光都会注视着你。邢秋成说其实这并不神秘。毛画像是一张平面像,眼神平视前方,如果绘画者的基本功到位,准确表达人物的神态,画出的画像就会呈现所说的效果。

  邢秋成说,多年来,对画毛像的思考和创作大家一直都没有停过,师傅所传授的画法一直熟记于心。画好毛像一定要做好创作前的准备工作。毛标准像的时代背景、状态、照片角度、年龄、肤色、皮肤特点、头发的黑白程度、服装颜色都要进行考证;更要在创作上表达准确,参考毛在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场面的表情特点照片,典型动作,要画出人民的亲切感又不失形象的准确性,还要在材料技术上把握,颜色要质量,绘画时不要太复杂,不要有明显的笔触,颜色既不能太厚,又不能太薄。

  画像需要身体好

  曾接受严格政审

  城楼悬挂的毛像到底有多大?经过初步换算就能够想象出它的大小。的嘴一般为5厘米,鼻子高为4厘米,眼睛长为3厘米。毛画像的嘴长近100厘米,是的20倍;鼻高约85厘米,是的21倍;眼睛长约60厘米,是的20倍。

  “师傅挑选画像的人,画工是一方面,但一定要身体好。“大幅画像一个鼻子比脸大,一张嘴有1米长,没有好体力和敬业,根本就画不下来。”1975年师从王国栋,被特招入像绘画组的邢秋成告诉青年报记者。邢秋成回忆,王国栋每次绘制像,经常要从6米多高的梯子上跑上跑下,查看绘画效果。绘制这张像很需要体力,一般要分成几个部分绘制,一个部分就要一气呵成,最后再做整体调整,绘制这张画像的时间一般要持续20多天。王国栋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身体素质也非常好。绘制这张像一般需要画两三遍,第一遍,起稿确定好五官和轮廓;第二遍,画大的形体和色彩关系;第三遍进行细致刻画,因为画幅大,要分成几个部分绘制,整体考虑,每一部分要一气呵成。

  截至目前,共有7位主笔和20多位助手参与过悬挂在城楼正中毛像的绘制。葛小光的时间最长,超过了30年。

  1975年,为了满足广场、国家大型标志性建筑、国事活动等对伟人像的大量需求,经当时的市委领导特批,承担像绘制的市美术公司决定招收一批学生,邢秋成成为入选的10名学生之一。

  据邢秋成回忆,10名特招学生都要经过严格的政审,家里直系亲属的历史都要调查,遵循的原则一定是要“历史清楚,上靠得住”。同时,还要看这10个学生在学校的个人表现,大多数都是团员(10人中有1名高二、2名高一和7名初三年级学生)。

  很多人一定以为,绘制城楼或广场毛画像的画师们都很牛气。其实不然,邢秋成说,刚刚被特招进像绘画组时,自豪、骄傲都不必说。“我们当时天真地想,画像的人还不得经常坐小轿车。”但刚一进组,发现画箱、画具、衣物品柜都要自己动手做,用的油画布、油画纸都是自己做,一切都是最节俭的,画坏的作品也不能随意丢弃,师傅把大画布剪成小画布让徒弟们练写生。

  18种油画色

  为不褪色用高档颜料“中国银珠”

  绘制油画像,相关用具、画笔都是市制笔厂生产的。“上世纪70年代,市制笔厂的老师傅亲自到肖像组里听取画师对笔的意见,然后再回去修改制作方法,以便拿出最适合的画笔,画像的质量。”

  油画的绘制最讲究用色,“每天的强光照射,墙体的土红色,周围的绿色植物以及古建筑风格等都要考虑,还有像在各个角度、远近距离的观察效果等。”邢秋成说。

  油画色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很容易褪色,最多一年,这也是为什么毛画像每年都要更换的原因。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绘制毛画像主要使用的颜料都是天津美术颜料厂和上海美术颜料厂生产的国产颜料。为了让红颜色褪色慢,王国栋使用了一种叫“中国银珠”的高档颜料。“当时,一般的颜料也就三四角一支,中国银珠起码在6角以上,这在70年代很贵了。”

  毛像画框的造型也是专用的,特有的金色、粗细与画面的比例,风格上区别于欧式画框,适合毛像特有的东方风格,该风格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

  画像的画像板最早由五合板和铝板制成,每逢下雨下雪,画布后面的五合板总是受到雨水浸泡,造成画板变形翘角,影响画像的整体效果。1994年国庆45周年时,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对画像板基板进行了调整。新画板为一块手糊成型的平面玻璃钢层压板,弥补了此前多块五合板拼接的不足,使画像效果较之前有了明显改善。

  2010年初,管理委员会与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研究解决画像悬挂期间的防护问题。航材院提出采用航空用蜂窝夹层板制造画像基板的方案,并分别在和三亚进行了耐大气自然老化等试验。经过反复试验,效果比较理想。目前,航材院对画像基板的研制还在进行中。

  记者王薇 郝羿

  部分资料及图片出自地区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贾英廷所著《百年》一书

延伸内容: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