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奇峰异俗 > 正文

中国古典名曲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4-10-30 14:17:39 人气: 标签:奇峰异俗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楚调名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而遭,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此曲由俞逊发与彭正元创作于1981年7月,乐曲取材于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名篇《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倾,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俱澄澈。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瑟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乐曲古朴典雅,充满诗情画意,倾诉了人们面对湖光山色的万千思绪和遐想。表现出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常见的那种恬静淡远的意境美。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由抱笙奏出长音背景,箜篌轻轻拨动,宛如清波微漾。随后笛子与小乐队相互依托,奏出悠缓平静、秀美高雅的主题,勾画出一幅秋湖月夜图。主题旋律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具有江南丝竹的音调特征。描绘出风轻月明,湖光粼粼,水天月色,碧波万顷,船儿漂在秋夜的湖心的景象。第二段是富于浪漫主义想象的一笔。先由钟管与笛子模仿出远山古刹的夜半钟声,更使人感到深秋月夜的静谧。接着箜篌的刮奏就像一阵仙风轻轻吹过,引出笛子的小快板,音乐颇具古代宫廷舞曲的风韵,这一段与前后两段形成动静对比,使优美的“画卷”增添了生气。第三段在抱笙空旷安静的背景下,笛子再次奏出稍有变化的主题,描绘出秋露满天,玉兔西沉,沧溟空阔,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使人用醉于诗情画意之中。演奏者用特制的低音曲笛演奏此曲,音色时而如一份秋水清澈见底,时而又如洞箫呜呜不绝如缕,使乐曲倍添幽境。此曲在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中获一等,1992年荣获“世界华人经典作品”。

  《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亦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修曲目。“姑苏”为苏州的旧称,故曲名为游览苏州之意。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清茗——其清香沁脾。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2岁起即跟哥哥学艺,民族乐器中的吹拉弹打他都能演奏。14岁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1949年参加,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专业主要是靠自学,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山歌》,并因此而享誉笛坛。 江先谓曾在1959和1965年两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苏联、波兰、印尼等国演出。 《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为“慢(A)——快(B)——慢(A1)”加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手指要灵活并具有弹性。同时,要求气息饱满、流畅;音色上要追求“润、厚、松”与甜美。 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荣欣、一派的迷人景象。 A段,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乐谱中有详细的标记,应严格照谱演奏)。要注意换气的准确,因此错误的换气会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时,换气的处理也是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时,口锋要精细,发音要纯,并显得玲珑剔透。 B段,热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字,这里的“舞”有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中荡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动与力度的强弱对比;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舞”动。同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 A1段,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A段“颤、叠、赠、打”的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曲终。【俞逊发】1946年1月8日出生,上海市人。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 俞逊发自幼喜欢民族乐器。13岁求师于陆春龄先生,14岁(1960年7月)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即成为随团。1962年在第三届“上海之春”选拔中崭露头角。期间,曾先后在上海乐团、上海京剧团、中国艺术团工作近八年,为此充实了演奏技术、进行了艺术积累、丰富了实践经验.并先后求师于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等笛子大师。俞逊发为挖掘、开拓笛子的演奏技巧,创造了17余项新的吹奏技术(发表于《人民音乐》1983年第5期59页)。 1971年还研制发明“口笛”,于1973年5月1日首次在上海体育馆登台演奏引起轰动。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新生的“口笛”谱写了第一首乐曲《苗岭的早晨》,由俞逊发首演而风靡。“口笛”还被作为礼品赠送国外元首。 俞逊发自1971年至今曾先后创作、改编了近20余首笛子独奏曲。其中有《秋湖月夜》(俞逊发、彭正元作曲)于1984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又于1993年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琅琊神韵》于1984年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赤日》于1986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演奏二等(一等空缺);《音韵》于1987年获首届江南丝竹比赛创作二等。由俞逊发灌制的笛子专辑《妆台秋思》获1992年10月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并名列榜首,另外俞逊发演奏的由朱践耳先生作曲的《第四交响乐》(为

  四、《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节操的人。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

  一、《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寻找新的“知音”。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不俗的文学艺术。

  本曲根据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同名词意而编。相传,春秋时秦穆公的爱女弄玉,她酷爱音乐,尤喜吹箫。一晚,她一位英俊青年,极善吹箫,愿同她结为夫妻。穆公按女儿梦中所见,派人寻至华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箫。此人名萧史。使者引至宫中,与弄玉成了亲。一夜两人在月下吹箫,引来了紫凤和赤龙,萧史告诉弄玉,他为,与弄玉有殊缘,故以箫声作合。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腾空而去。秦穆公派人追赶,直至华山中峰,也未见人影,便在明星崖下建祠纪念。后人有作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以记之《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词谱》卷二十五引《列仙传拾遗》:“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宋词始见于《晁氏琴趣外篇》。通常以《漱玉词》为标准。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九句五平韵。【附: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夜空的迷人景色。 据中文大学古籍民志研究资料: 追月早就见于清代广东粤音曲谱。其轻快独特的风格,对小生活写景抒情的诗情画意的描写就是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民志称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1935年上海百代灌制的只是后来的收录的改编曲意境。追月描绘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秦琴、扬琴、阮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使音乐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动声色的活力。间杂的木鱼、吊钹的敲击更衬托出夜的开阔旷远,平添神秘。第二部分,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乐思正象听者此时的思绪一样,发展,浑然天成。最富有动感的应该是第三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追月徐小侠站在白沙滩翘首遥望,情思绵绵何日你才能回还波涛滚滚延绵我的相思泪已干亲人啊亲人你可听见我轻声的门前小树已成绿荫何日相聚再相见明月照窗前一样的相思一样的离愁月缺尚能复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海相隔难相见亲人啊亲人我在盼盼望相见的明天鸟儿倦飞也知还盼望亲人乘归帆追月作曲:任光 聂耳作词:爱戴弯弯月儿夜渐浓月光伴清风月色更朦胧倒映湖中她面容柔柔身影中点点相思愁月色似是旧人梦遥问故人可知否心中望相逢唯有请明月带走我问候追着月儿走粤剧版(此版本在两广地区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歌词内涵丰富,意境优美,十分具有代表意义)明月照海滨万里流银玉宇无尘花香暗飘近夜正迷人梦也迷人春宵添情韵晚风轻轻流水欢歌怡人之夜真醉心相舞相伴似云追月几多欢笑入歌韵明月照海滨万里流银玉宇无尘共挽笑亲近欲进亦同行欲退亦同行穿梭转向齐步韵爱心依依情心耿耿如同比翼双并飞开拓新岁月同步也同步始终一对身心双印任光简介(1900~1941)中国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1900年11月9日生于浙江嵊县。1941年1月初,在“皖南事变”中不幸。任光自幼喜间音乐。1919年去法国勤工位学,一面作杂工,一面学习音乐和钢琴校音技术。后去越南一琴行任技师,约于1928年回国,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并开始与“南国社”接融。此后,在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先后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和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他曾将许多歌曲制成唱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去巴黎和新加坡等地,在华侨中推动、组织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40年春到重庆,在育才学校音乐组任教。同年7月,随叶挺将军赴皖南,在新四军军部从事音乐工作。 任光以写作电影歌曲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30年代初,他受到田汉、阳翰笙、安娥等人的影响,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与聂耳等一起,从事歌曲的创作和研究。现见他的创作歌曲有40多首。其中,《渔光曲》、《月光光》等,以委婉抒情的笔融,反映了30年代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愿望,《打回老家去》、《抗敌歌》《大地行军曲》、《别了皖南》(即《新四军东进曲》)等歌曲则以刚毅、雄健的曲调,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此外,还有一类直接采用民间音乐素材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如电影歌曲《新落》、《新凤阳歌》、《王老五》以及抗战歌曲《高粱红了》等,都富有生活气自和乡土风味。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任光还作有歌剧《洪波曲》(安娥编剧)和《追月》等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其歌曲作品已辑成《任光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五、《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与热爱。

  十、《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七、《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三、《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与热爱。

  《朝元歌》原为昆曲剧目《玉簪记·琴挑》中的唱腔,抒发了古代女子冲破封建礼教的,向往的情怀。《琴挑》叙书生潘必正借读尼庵,听女尼陈妙常秋夜弹琴,因而相爱的故事。《朝元歌》就是描写秋夜里,妙常月下弹琴,必正前去和她闲谈,言语间试探这一情节的唱腔。这首乐曲音域主要在中、低音区,对训练音色、打好演奏洞箫、曲笛的基础颇为有益。用气宜深、稳、舒缓,低音要深切浑厚。整首曲子要深情而委婉,讲究抑扬顿挫,使之富有昆曲风格韵味。

  01二泉映月(二胡)02高山流水(古筝)03十面埋伏(琵琶)04梁祝(合奏)05黄河(钢琴协奏曲)06江河水(二胡)07渔舟唱晚(古筝)08追月(二胡)09春江花月夜(古筝)10听松(二胡)11昭君出塞(琵琶)12将军令(扬琴)13苗岭的早晨(笛子)14雨打芭蕉(广东音乐)15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16平湖秋月(古筝)17大浪淘沙(琵琶)18赛马(二胡)19步步高(合奏)20阳关三叠(二胡)21霸王卸甲(琵琶)22寒鸭戏水(古筝)23广陵散(古筝)24汉宫秋月(二胡)25百鸟朝凤(唢呐)26紫竹调(古筝)27姑苏行(笛子)28喜洋洋(合奏)29平沙落雁(古筝)30病中吟(二胡)31流水行云(笛子)32良宵(二胡)福建省音像出版社 出版发行ISRC CN-E17-10-0120-0/V.J6

  樂曲介紹 《走馬》又名《走馬英雄》,是一首廣東音樂早期優秀曲目。有呂文成根據唢呐曲牌《大開門》改編之說,但未定待考。節奏明快,旋律活潑,表現人們興奮昂揚的情緒。樂曲結構短小,層次分明。末段由緩轉急,由弱至強的反複演奏更顯示出歡樂、輕快的情緒。固定終止型樂句貫穿全曲始終。音樂節奏具有切分音效果,使樂曲基調剛健有力,活潑豐富,快樂之情溢于曲外。

  《步步高》是廣東音樂中的名篇,也是廣東音樂中描繪節慶氣氛最爲成功的作品之一。獨奏高胡(即粵胡)以明亮的音色和輕快的節奏,唱出一首歡樂的歌曲。經常出現的大音程跳動,更突出了節慶氣氛。作者在創作中敢于大膽采用全新的表現手法,使本曲在傳統廣東音樂中獨具特色。 本曲開頭在僅有的三個音的短小引子過後,運用了突發性的八度跳進,繼而通過音階式的下行,開門見山地迸發出一種十分樂觀向上的情調。樂曲中經常采用樂彙的重複,用以積蓄力量,向新的層次運動,或是漸次高漲,或是漸次下落;樂曲的旋律線升降有序,音浪疊起疊落,一張一弛,富有動力;從音樂中引進的“模進”手法,在本曲中也多次被成功運用。可以說,本曲的名稱就多半來自其結構層次上的“遞升遞降”。個人簡介呂文成(-):;0世紀;0年代以來大家一致公認的廣東音樂最卓越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也是廣東曲藝、粵曲的出色演唱家和革新家。他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廣東音樂的發展事業中,爲廣東音樂傳播國內外,成爲中國獨樹一幟、蜚聲樂壇的樂種,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呂文成先生于清朝光緒;年(年)月;日,出生于廣東省中山縣,幼年隨父親到上海謀生,在銀匠店當過童工。到了十歲,才免費就讀于廣肇義學,並利用課余時間,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活。由于他從小就酷愛中國民間音樂,常常聆聽老藝人的演奏,頗受江南一帶民間音樂及音樂文化的影響,勤學苦練,自學成才,不到;0歲,在上海時便已蜚聲樂壇。年,上海成立了“中華音樂會”,該會以研究音樂、陶冶性靈、提倡美感教育、養成人格爲旨,呂文成是最早的會員之一。;年擔任該會滬樂科幹事,同時他兼任上海精武體育會音樂部教員,還參加了由上海鐵職工組織的“儉德儲蓄會”粵樂隊的活動,並擔任指導。終生從事廣東各種音樂的作曲、演奏、及演唱。“一·二八事件”發生後,呂氏離開上海,到定居。居港期間,爲“新月”、“和聲”、“歌林”唱片公司聘請爲固定藝員,長期從事灌制廣東音樂、粵曲唱片工作和樂曲創作,並爲“高亨”、“百代”、“勝利”等公司錄制唱片。據不完全統計,各大唱片公司所灌錄的,由他演奏和演唱的樂曲和粵曲,就有;0多張。其中不少樂曲成爲百聽不厭、脍炙人口、流傳不衰的佳作。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其中有寫景抒情的《平湖秋月》、《蕉石鳴琴》、《漁歌晚唱》;有輕松活潑向上的《步步高》、《醒獅》、《青梅竹馬》;有描寫民間故事的《歧山鳳》、《銀河會》、《天女散花》;有反映民間習俗的《二龍爭珠》、《獅子上樓台》、《鹦鹉戲麒麟》;有反映民族覺醒的《恨東皇》、《齊破陣》、《泣長城》等廣爲流傳。其作品不僅具有濃郁的傳統的廣東音樂風格,又吸收了西洋音樂的優點,曲調優美流暢,節奏生動活潑,聞之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創作,結構嚴謹,曲調清新,旋律優美流暢,委婉動聽,節奏生動活潑,熱情奔放,富有鮮明的個性和風格。呂文成還是一位技藝高超的演奏家,善于借鑒吸收各種民族音樂的技巧,將它們融入廣東音樂中,他的不少作品都是自已演奏並灌制唱片。呂文成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唱家,他唱的粵劇行腔自如,吐字清晰,圓潤悠揚,飲譽藝壇,多次出國演出,深受好評。年月;;日,呂文成先生年高體弱,積勞成疾,在病逝,享年八十三歲。演奏方面,吹拉彈唱件件皆能,特擅高胡(即粵胡)。年前後,呂文成創造的“高音二胡”被正式定名爲“高胡”。首創把二胡的絲弦改用鋼弦,並采取以兩膝適當部位夾住琴筒的拉奏方法。因而被譽爲“二胡博士”。這種後的二胡,現稱粵胡或高胡,音色富有特點,大大地豐富了高胡的表現力,常能用于民族音樂的抒情和部分。現已成爲廣東音樂中最主要的特性樂器之一。擅長于演唱粵曲的“子喉”(即“青衣”),所唱的《潇湘琴怨》、《燕子樓》、《小青吊影》等曲,飲譽藝壇。

  一、《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寻找新的“知音”。

  《清明上河图》(箜篌、箫重奏),刘为光根据中国宋代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写意而成。全曲共分为五个部分:1)中慢板,2)行板,3)急板,4)快板,5)小广板【附:箜篌小常识】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更多资讯 箜篌百度百科延伸内容: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