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奇峰异俗 > 正文

奇峰异石云集的美景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21-1-3 11:39:50 人气: 标签:奇峰异石的描述

  金木水火土命查询表1794年,刘恕成为园主后,开始对东园的修复和扩建。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东园的修复和扩建终于完成。完成后,因园内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又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又因为属于刘家所有,故又称“刘园”。

  刘恕一向爱石,有人形容其是“千金一石不为痴”。在刘恕治园的20多年里,刘恕搜寻了玉女、箬帽、青芝等太湖石,称为“十二峰太湖奇石”,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并撰文多篇,记载寻石经过,抒发仰石之情。同时,他还邀人绘画、题字、作记,然后移入园内。

  印月、青芝和鸡冠三石位于濠濮亭曲溪楼前,三石都高不过3米。印月临水,石中有一天然涡孔,其倒影落在池中如一轮明月,刘恕曾经作诗描述道:

  累黍石位于五峰仙馆北面、还读馆西面,当窗而立,高3米有余。累黍石上布满结晶颗粒,可谓“累处直疑从黍谷”,和还读我书斋之名相得益彰。

  猕猴和仙掌位于五峰仙馆北面庭院花径之上,仙掌居中,猕猴偏西,两石高两米左右。从五峰仙馆内朝北望之,猕猴峰如一老猿,抓首弄耳蹲立于白皮松下,身上毛发也依稀可辨,真有点“似戒飞腾学静观”的味道。

  一云峰位于明瑟楼南的假山中,石上镌有“一梯云”三个字,其侧隐约可见“一云峰”三个字,峰高丈余,屹立于假山石径旁,如云似帆。

  箬帽屹立在冠云峰旁东侧,石高不过丈,石上部形如箬帽,故有此名。石背面镌有刘恕所题“箬帽峰”字。可惜此峰曾折裂,人们用铁搭连之,暗合清代学者潘奕隽诗“不必低头效苦吟”之句,真是恰如其状,栩栩如生,出神入化。

  拂袖在东园一角,石上攀附凌霄一株,石高约一丈,其身拂出一角如古人袍袖,故有此名。清代学者潘奕隽有诗道:

  玉女在“绿荫”西墙边,青枫下,石高不满丈,前临荷池,雾鬓风鬟,素裳曳地,亭亭玉立,如一美人,故有此名。

  奎宿在曲溪楼前濠濮亭旁,石高两米余,貌不惊人。唯其形状与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形状极为相似,故称“奎宿”。

  刘恕还喜好书法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几百方条石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来保存的书条石,基本是刘恕留下的。

  刘恕还遍请当地名家,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对东园故址改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经过刘恕的,刘园虽然比东园增加了建筑,但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当时园林有内园、外园之分,内园即刘恕住宅部分,外园即园林部分。

  刘园中建有古木交柯、还读馆、卷石山房、明瑟楼、绿荫、曲溪楼、掬月亭、含青楼、垂杨池馆、个中亭和半野草堂等。

  古木交柯位于园林的东南方,是一个幽僻的小庭院。此处虽无奇峰秀石,但高墙下用素砖砌筑的花台上的山茶怒放,柏枝凝翠,红绿相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粉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但后来由于岁月的,旧题已久磨灭。存留下来的是后来盛康为园主时补书的,在题名的左边还有跋文:

  在古木交柯的花台中原有古树两棵,一为古柏,一为耐冬,耐冬即为山茶的一种。但是两树都已死亡,只是古柏虽死,但躯干还在。后来为正其名,又移栽了古柏和耐冬两棵,形成景观。两树交柯连理,红绿相映。

  古木交柯花台虽为砖砌,但造型古朴典雅,别有风味。此处仅植两树、置一匾,就构成了一幅充满生趣、耐人寻味的图画。

  这里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以墙作纸,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还读馆即存留下来的还读我书斋,位于五峰仙馆的北侧。“还读馆”这个名称出自晋代陶渊明的《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还读我书斋所在的地方从前是书斋,刘恕建筑为楼,时称“还读馆”,后来盛康为园主时称“还读我书斋”。

  卷石山房即存留下来的涵碧山房,位于古木交柯的西北方,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恕为园主时称“卷石山房”,后来盛康为园主时名“涵碧山房”。“涵碧山房”这个名称来自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

  涵碧山房的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两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涵碧山房建筑三间,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清代文学家俞樾《留园记》中的“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明瑟楼”这个名称来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句。此处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有此名。

  明瑟楼为两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墙上,有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饱云”两字砖匾一块。

  绿荫的建筑临水而筑,取元末诗人高启《葵花诗》中“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为名。轩南庭院墙上有石匾嵌于其上,有清代史学家钱大昕书“花步小筑”。绿荫建筑的西侧原有一株古枫,小轩在树荫下,故有此名。

  曲溪楼也是临水而建,紧挨着濠濮亭,为两层单檐歇山式建筑。楼只有前半部分,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3米左右,南北长10多米。

  掬月亭即存留下来的濠濮亭。濠濮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式建筑,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刘恕时称此亭为“掬月亭”。后来盛康为园主时名“濠濮想亭”,后易名“濠濮亭”。

  诗与景符,故有此名。刘恕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后来盛康时名“远翠阁”。远翠阁实质上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两层,单檐歇山造。

  从曲溪楼北行,有水榭名“清风池馆”。清风池馆的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刘恕时称“垂杨池馆”,后来盛康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为“清风起兮池馆凉”。

  清风池馆傍水池东侧而筑,开敞不设门窗,清风徐来,分外舒适。风行水上,池水泛起粼粼碧波,池馆变得清幽凉爽。这里有一副楹联为:

  墙外春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楹联的落款是“杨沂孙题留园清风池馆”。此为旧联借用,篆书。挂在清风池馆内,联语和相符。上联咏远借之景。黛色,就是深青色,是远山的天然美色。下联咏近观之景,似轻柔明透的流水,还有醉人的花香。山水本是自然界中富有魅力的基本景观,联语还赋予它们丰富的感情。“横”和“带”两字突现了山水之性格、神采,有妙造自然之趣。山水与人们的感情相交流,引起人们更美的遐思。

  松阴满石闲飞鹤潭影通云暗上龙上联咏景色之清幽。松枝虬干,浓荫泻地,奇石蔽日,而清新秀逸、体态翩翩的飞鹤悠闲地在池边活动。由于骑鹤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往往将鹤与神仙隐士连在一起,因此寻常之景被寓超凡之趣。

  下联咏水潭倒影之奇妙。楼台亭阁、绿树浓荫、白云、艳阳、松影,全都倒映入清潭,微风乍起,随波荡漾,美如中的水晶仙宫。这里的“上龙”是指松影,将松树比作龙蛇或龙影在古代诗作当中运用十分广泛。水光、树荫、闲云和飞鹤,虚实、静动交相辉映,使人们心灵愉悦,尘念烦忧尽去,富于佛家禅机悟趣。

  个中亭即存留下来的可亭,位于涵碧山房的北边。在亭中南望,“涵碧山房”与“明瑟楼”形如一艘航船,停泊在水边。整组建筑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布局,给人既有变化而又美观自然的感受,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法中主景偏右的传统手法。

  园林甲天下看吴下游人载酒携琴日涉总成彭泽趣潇洒满江南自济南到此疏泉叠石风光合读涪翁诗此联的落款是“郑文源题留园半野草堂”。

  此联后来被悬挂于可亭。联中的“彭泽”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世称“陶彭泽”。“涪翁”指的是北宋诗人黄庭坚,黄庭坚曾被谪涪州,自号“涪翁”。

  此联的上联赞美苏州园林之美、游人之盛、情趣之雅。联中所引用的陶渊明,表现出一种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下联叙作者行迹,咏疏泉叠石之美景。联语将园林山水之美和黄庭坚的写景诗并称,景美诗美,相得益彰,令人回味。

  对联中的“秋禊”,是指古人于夏历七月十四日临水祓祭,以清除不祥,称为“秋禊”。联中的“花步”亦称“花步小筑”。

  唯曰进德焉修学焉是在我尔从慈永安矣其乐矣盖有天乎楹联的落款是“俞樾题留园可亭”。俞樾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他一生著述不倦,主要著述有《春在堂全书》《小浮梅闲话》《右台仙馆笔记》《茶香室杂钞》等。

  俞樾曾经与留园主人盛康是好友,和盛康相比,俞樾在显得不是很得意,而他离开专心于学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副楹联中,人们能够看到一代国学大师修学、修德的崇高品质。

  可亭处假山与“涵碧山房”中间仅一池相隔,形成南北对景。假山旁有古老银杏两棵,树冠相连,浓荫蔽日。

  可亭处假山沿池呈东西,长36米,南北宽14米,高约4米。山间有石径两条,一条往上至可亭,一条沿池高低曲折至小蓬莱曲桥。

  从1789年清代举人王学浩所绘园林图中能够看到,最初的假山为平冈小坡,上置茅亭一间,颇有山林风味。

  后来,经刘恕修建,把其他废圃中搜罗来的零星湖石夹杂黄石掇叠于此,以造就与池对面“卷石山房”相适称的景观。

  留园书条石在苏州园林中数量是最多的,其中绝大部分为清嘉庆年间刘恕为园主时从别处寻觅所得,还有一部分系园主家中的历代收藏。

  其内容主要是介绍书法,法帖大都集自南派著名帖学诸家,从晋代的钟、王,至唐、宋、元、明、清共有100多位书家的珍品,包括历代名人法帖真迹和古旧拓本,由著名工匠勒之以石。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