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背包客的故事 > 正文

人文课堂 《诗经》民俗故事(二):《诗经》时代的婚礼奏鸣曲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10-20 4:56:53 人气: 标签:婚礼的故事

  大桥未久atad古代“”之一的《中庸》就曾经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也就是说,一切的大道理,包括修身、齐家、、平天下等道理,都要从夫妇之间的小道理开始。如果连夫妻关系都处理不好,不能维持一个家庭的和睦与稳定,经常“后院起火”,那么还谈什么大道理、做什么事业呢?

  因此,古人才特别重视婚礼,希望通过端庄肃穆的礼仪来使结婚的男女双方认识到婚姻的重要性。今天的青年男女,步入婚姻要伴随着婚礼进行曲,那《诗经》时代古人的婚礼上又是演奏什么样的曲子呢?与今天一样,古代的婚礼也是从喧闹的乐曲声中拉开序幕的。《诗经》时代的婚礼祝福曲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周南·桃夭》:

  《桃夭》这首诗应该是到女子家接亲时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这里的“桃子”是健康、蓬勃向上的生命象征。《诗经》三百篇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今天,《桃夭》的乐曲虽已失传,但是从文字本身所传达的绚丽的色彩、女子出嫁的场面和“桃之夭夭”的三次回环往复中,我们可以想象,那乐曲一定是欢快的、充满节奏感的。

  《桃夭》这首诗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当代著名《诗经》研究学者陈子展先生说:“辛亥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国风选译》)说的是直到时期,很多地方在举行婚礼时,还以此诗为婚礼祝福曲。

  亲人送给新娘子“宜其室家”的祝福,就是送给她的最珍贵的嫁妆。后人用“桃夭新妇”来形容年轻而貌美的新婚女子,用“桃夭之化”来形容男女完婚之礼,足见这诗的影响之大。

  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古诗词吟唱的与推广,出版《诗经八堂课》等22部著作;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

  中国人特别喜欢鱼,中国的鱼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爱鱼从七千多年前就开始了。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7000多年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中华大地上,人鱼关系的最早记录。盆内人面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

  中国哲人很早就开始了对于时间的沉思,孔夫子站在水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以“白驹过隙”喻指人生的短暂。《诗经》则更早就唱出了人类面对时间的悲凉之叹。

  古代“”之一的《中庸》就曾经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也就是说,一切的大道理,包括修身、齐家、、平天下等道理,都要从夫妇之间的小道理开始。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