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奇峰异俗 > 正文

仙都仙境 天堂二奇峰异俗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5-5-11 19:08:07 人气: 标签:奇峰异俗

  □原群牧青

  朱熹仙翁问渔

  落日时分,向西跨过好溪,宿于初阳山东麓的仙都假日酒店。

  清晨,天刚蒙蒙亮,便被早起的鸟儿。走出宾馆,门口正对着景区的游览公,往东看是极开阔的地界。寻着潺潺的流水声,漫步来到桥头,十几米宽的水面,弥漫着薄薄的雾气,朦朦胧胧中,几只白鹭在泅水。

  河对岸有处不大不小的桃源,桃花正盛开着。虽然太阳初露,熹微的光开始慢慢透过来,但桃园依旧被雾气笼着,有雾里看花的感觉。

  沿溪向北行数十米,是一个叫“倪翁洞”的所在。倪翁洞又名“初阳谷”,洞前有一汪潭水,深不见底。洞似幽谷,倪翁洞、米筛洞、读书洞,三洞自北向南依次并列,面东而开,洞窟连环,似门似窗,厅卧相间,且有工整石炕一处。有暗洞一间,直通地下,此时泉水泠咚作响,愈发神秘。

  朝雾已经消退,阳光从洞口“眯”进来,若即若离,宛若仙境。忽然悟出“初阳谷”的来历。果不出所然,查阅资料得知,阳谷乃日所出处,故倪翁洞又叫朝阳洞。而我刚才所见正是著名的“阳谷三窍”景观。

  更为神奇的是,“初阳谷”的“初”字,缺一点,只有在清晨第一缕阳光射进时,才可补全,且持续时间极短,机遇十分难得。一时后悔不迭,都怪当时疏忽,竟然没有留意,略感美中不足。

  相传学生计倪曾隐居于倪翁洞,那石床想必是倪翁所凿。计倪又称计然,号渔父,春秋时期著名谋士、经济学家,无所不通,尤善计算,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宋欧阳修称其为“缙云之隐者”。

  倪翁洞中有唐、宋以来历代文人雅客留下的60多处题刻,这是仙都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倪翁洞”三个篆字,工整秀丽,乃时任缙云县令李阳冰所题。李阳冰是唐代小篆书法大家,诗仙李白的祖侄。据说,当时颜真卿以书名世,真卿书碑,必得阳冰题其额,方得连壁之美,由此可见此刻之珍贵。

  回头仰望初阳山之上,有一通透岩石,圆似月亮,挂在山崖树梢之际,人称“仙女照镜”。

  洞外有问渔亭,盖计然读书处。

  左侧是独峰书院,正对着好溪东岸两里外的鼎湖峰。这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纪念地,晦庵先生曾暂时撂下政务,巡历到仙都,倘徉之余不忘藏修,并留下著名诗篇:“出岫孤云意自闲,不妨王事任连环。解鞍盘礴忘归去,碧涧修筠似故山”。

  朱熹离开后,其建读书堂于仙都岩,后又建独峰书院。

  进得院来,寂然无人,三间三进,花园、天井、围廊浑然一体,有椤木、石楠、银杏、桂树、山茶、松、芭蕉数株,尽皆名花名木,葳蕤茂盛,一派生趣。

  黄帝东巡温泉忘归

  早餐后,与同行的几位专家一起考察鼎湖峰。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状如春笋,直刺云天,堪称“天下第一笋”。

  其实,昨日一来仙都景区,就看到了孑然耸立的鼎湖峰,当然只是远观,没有近看。因为听说了鼎湖峰太多的传奇,到如今早已心驰神往。

  问渔亭北侧不足百米是五老峰。五老峰正处于“丁”字口的顶部,东面是“黄帝东巡”雕像,二者隔着一条观光,一前一后面向东南鼎湖峰而立。“黄帝东巡”距鼎湖峰不足两里,左有轩辕文化商业街,右有如碧的好溪。从这儿开始就算是进入仙都的核心景区了。

  “黄帝东巡”像采白色大理石雕刻,其创意大概来自《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合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含,作为清角”。

  雕像寓意无可非议,但就来说,略显突兀:一者,此处不是广场,空间显得过于逼仄;二者,雕像后面的五老峰极似黄帝东巡场景,鲜活逼真,惟妙惟肖,更有想象空间,而人造的“黄帝东巡”雕像竟遮挡住了天然的五老峰,这样说来,“黄帝东巡”雕像显得有点多余;三者,从自然上说,远看黄帝祠所处苍龙峡谷口,乃绝佳风水宝地,左有仙都山为青龙,右有步虚山为白虎,侧有鼎湖峰如龙矗立,往后渐次有雄浑厚重的马、白水山,是谓靠山,正对的西北方向,空间通透,近前有九曲练溪,自右而来绕行两里许至初阳山,向左流出,五老峰形如笔架,恰为案山。

  移步水边,阡陌相间,水润花香,渐入佳境。前面不远有一处天然形成的洞窟温泉,名“忘归洞”,洞口朝北,正对小龟山,俗有“望龟”之称。“忘归洞”之名始于唐代李阳冰《忘归台铭》。《仙都志》记载:“忘归洞,在仙都山西,可坐数十人。洞外有石,耸出溪流之上。游者登览尽得仙都之胜,使人忘归,名忘归台”。

  明缙云知县李时孚有诗云:“天风吹我我能闲,常伴高人到此间。野草牵衣香不断,长松落影夜将阑。山云欲含龙归洞,海月初升鹤到檀。对酒横琴盘石坐,果然今日不知还”。此文足见前人对仙都胜境之钟爱。

  乘龙荟萃

  东行里许,好溪渐宽,水清见底,鼎湖峰倒影骤然就在脚下。趟过会仙桥,仰峰洲,再越过长长的登仙桥,只见鼎湖峰从底深处森然隆起,状如方柱,气势磅礴。

  鼎湖峰高余米,顶部面积一亩见方,半腰有一圆洞,颇像肚脐。旁边依偎着一小石峰,也有余米高,尖尖似笋,俗呼“小石笋”,这小石峰高可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故又称“童子峰”。有诗云:“大石气盖世,小石乐天真。天真不可复,大石误千春”。几多怜爱,别有情趣。

  仙都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是三天子都所在地。《史记封禅书》曾描述黄帝在鼎湖的情形:“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

  大概黄帝六相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一界人等都被抛在了凡间,由此,仙都神仙居多。正如《仙都广志序》所云:“乃言缙云者,必称仙都。仙都得名,肇自轩辕骑龙上升”。

  据说轩辕氏炼丹所用铜重达千斤,竟将峰巅压成了凹形,下雨积水,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鼎湖峰由此而来。这传说演绎了鼎湖峰的一个自然异象,《郡国志》中说,缙云有瀑布,日照如晴虹,风吹如细雨。白居易曾作诗描绘这一奇观,诗曰:“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相传唐天宝八年,鼎湖峰周围突见霞光四射,缭绕,一时山林增辉,鸾鹤飞舞。只听山谷中丝竹管弦,仙乐飘飘,隐隐约约有“山呼”之声,直至夜深方渐渐隐去。

  当地刺史目睹异景后,唐玄,玄非常惊奇,龙颜大悦,叹到:“是荟萃之都也!”并乘兴御书“仙都”二字。从此,缙云山被敕改为“仙都山”,仙都的奇峰异洞又罩上一层神秘色彩。

  注:浙江缙云县旅游局提供全程帮助及部分图片,在此一并鸣谢!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